一、产业链供需因素分析
1. 供给因素对大豆价格的影响
(1)国产大豆价格与国际大豆价格的关联性将逐年减弱
由于国内大豆年产量已经下降到年均1385万吨左右的水平,并且主要作为食用豆,而作为压榨原料基本上已被每年大约7500万吨进口大豆所替代。尽管今年美国大豆增产已成定局,并且创出历史新高,但作为非转基因的国产大豆,今后其价格可能更多与自身产量的多少相挂钩,而与美国大豆产量和价格的关联性将逐步降低。目前国产大豆期价走势与CBOT大豆期价走势分道扬镳恰恰反映出这种趋势。因此今后研究分析国产大豆价格应着重关注国内大豆的产量和供需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影响国产大豆价格的主要矛盾,否则将重点放在分析美国大豆产量和价格上并作为国产大豆的交易依据很有可能会误判国产大豆的价格走势。
(2)本年度国产大豆播种面积及产量预测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10月度供需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度中国大豆播种面积为7.17百万公顷,较上一年度的7.89百万公顷减少9.13%。截至到10月,这一数据已在连续五个月度的供需报告中均无变化。从图五中发现今年大豆播种面积是历年来最少的,国产大豆的种植面积已经萎缩殆尽。如果按照上一年度7.89百万公顷、产量1275万吨推算,今年国产大豆产量应该在1158.65万吨的水平。
(3)国储拍卖对大豆的影响
今年从5月13日起,国家开始抛售300万吨国储大豆。不同年份原料起拍价格不同。目前每周二定期举行拍卖会,目前国储大豆库存结余659.5万吨,本次抛储将抛出近一半的国储库存,截至9月30日,已经抛储成交大豆248.13万吨。此外,从价格上看,2010年三等豆收储价3800元/吨,2011年4000元/吨,2012年4600元/吨,目前的抛储平均价在4103.66元/吨,比底拍卖价3800元/吨高出不少,也略高于2011年的收储成本价(表一)。表明企业对国产大豆的青睐。考虑到这批大豆存储时间较长,质量下降,估计大多将用于压榨原料,不大会用作食用豆。300万吨临储大豆折油约100.2万吨,后期豆粕和豆油库存供应将进一步宽松,这也是近期国产大豆期价上涨,但豆油和豆粕涨幅较小的原因之一。
2.需求因素对大豆价格的影响
(1)大豆压榨用量的影响
美国农业部在10月公布的大豆供需报告中,将中国今年的大豆压榨量由4月份预测的6097万吨/年提高到10月份的6495万吨/年,远高于上一年度6097万吨的压榨水平,表明油脂企业对大豆压榨原料需求的旺盛。目前国内油厂压榨用豆绝大部分采用国外大豆,国内大豆用于压榨的量较少,压榨成本较高,但也不是完全不用国产大豆,通常用于压榨的国产大豆都是存放两年以上的陈豆。即便是按大豆压榨总量5%计算,今年使用的国产大豆压榨量为367.5万吨,占国产大豆年产量的25—30%左右。
从国产大豆的压榨利润图来看,短短的一个月就上涨了近90元,随着国产大豆的压榨利润的回升,相信国产大豆的压榨积极性将会有所提升。加大对于国产大豆的需求。短期内大豆的价格有向好的趋势。
(2)大豆食品用量的增加
美国农业部在10月份大豆供需报告中,预测2014年中国大豆食品用量为970万吨。仅此一项需求预计就将超过今年国产大豆不到950万吨的产量。尽管今年全球转基因大豆将获得空前大丰收,但国产大豆因旱灾减产而处于供略小于求的紧张状态。这将会导致CBOT大豆期价下跌而国产大豆不跌甚至上涨的两级走势。
大豆食品用量的预计大幅提升,对于国产大豆的需求将大幅增加,导致机构对于大豆的期货价格预期一致看多。
(3)大豆蛋白产业的发展成为振兴国产大豆的重要契机
当国产大豆在榨油领域被进口大豆挤到“墙角”的时候,大豆蛋白产业的异军突起成为振兴国产大豆一个新的重要契机。
一是有国家在政策方面对大豆蛋白产业的的扶持与引导。国家《食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大豆加工业”部分提出,将充分利用我国非转基因大豆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大豆食品和豆粉类、发酵类、膨化类、蛋白类等新兴大豆蛋白制品;深入开发新型高质量营养食品;着力研发大豆蛋白功能改性、大豆膳食纤维及多糖和新兴豆制品加工技术。将大豆蛋白产业第一次列入食品业规划,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该行业的重视。
二是大豆蛋白产品丰厚的销售利润成为滋养大豆蛋白加工产业迅速发展的土壤。我国大豆蛋白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国内仅有吉林前郭旗、黑龙江三江、湖北云梦三家生产企业,产量不到1万吨。近几年,随着大豆蛋白加工的巨额利润吸引着更多的企业开始争相上马大豆蛋白粉项目。与国内食用油加工行业不到5%的利润率相比,大豆蛋白产品25—30%左右的利润率可以称之为“暴利”。目前全国大豆蛋白加工企业已接近30家。
考察得知以下信息:某国有大型粮油企业在安徽某地年产30万吨油料蛋白加工项目已开始全面建设。该项目投产后,可年产30万吨油料蛋白,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4000万元。河北某粮油集团适应非转基因大豆食品市场的需要,制订了未来三年内把食用大豆加工能力从200万吨增加到800万吨的计划。曾荣获“中国食品大豆蛋白产业加工基地”称号的山东德州地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蛋白生产基地。已拥有加工非转基因大豆企业达到60余家,年加工非转基因大豆产能220万吨。考察中得知,德州某大型民营企业在目前年产15万吨大豆蛋白产能的基础上,又在投资50亿元新建2个年产能各为10.5万吨和10万吨的大型大豆蛋白加工厂,正式投产期在明年和后年。作为我国三大大豆蛋白深加工基地的东北地区,也有许多油脂压榨企业正在积极上马大豆蛋白加工项目。据了解,全国最大的国产大豆加工企业九三油脂集团自2010年以来已经转向大豆食品加工生产。不过,由于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偏低,不利于大豆蛋白的生产加工,因此,同类产品成本比山东产的要高一些。
三是作为大豆蛋白指定生产原料的非转基因大豆需求巨大但却面临供应短缺的趋势
国际上对于食品级大豆蛋白生产原料的要求之一就是:必须以非转基因大豆为原料。据了解,国内几乎所有大豆蛋白出口合同中都会列有两个共同条款:第一要求标明大豆原料的原产地;第二要求只能使用非转基因大豆做原料,严禁混入一粒转基因大豆。进口商不但合同要求严格,而且派专人考察原料产地的环境和种植技术,还要对大豆原料亲自做检测,有的还派代表在加工车间监督,防止有转基因大豆原料混入。
但并不是所有的非转基因大豆都适合作为蛋白加工用原料。其中,工艺流程对原料大豆中所含蛋白量有着非常严格的最低要求。通常用于加工的原料大豆中,蛋白含量最好是在43%左右,最低不得低于38%;水溶蛋白指标为78—80%,最低不得低于75%。因此,包括黑龙江在内的大豆种植区的许多地方所产出的部分大豆,由于大豆所含蛋白不达标而不能用于生产大豆蛋白(目前黑龙江大豆的蛋白含量平均为41%,而普通的转基因进口大豆的蛋白含量平均仅有35%)。这加剧了高质量大豆供应趋紧的趋势。
此外,按照大豆蛋白生产用料计算,生产1吨大豆蛋白需要消耗非转基因大豆原料3.5吨。按今年国内产能60万吨大豆蛋白计算,仅此一项,国内全年将消耗非转基因大豆210万吨。
近10年来,世界大豆总产平均递增4%,但是增加的多是油料级转基因大豆,而不是食品级非转基因大豆。目前中国大豆产量虽然已经落在世界第五位,但仍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国。但近年来国产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在下降,而消费量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产量和消费之间的缺口日益扩大。
非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在美国只有7%,而中国也不过是1.08亿亩(占世界80%的非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大豆种植面积不断减少让原料短缺雪上加霜。2014年国产大豆产量估计仅为1180万吨了,而能满足43%蛋白含量的大豆约不到6成。预计未来5—10年,中国的大豆食品及食品加工将面临含高蛋白大豆原料短缺的严峻局面。以产量最大的黑龙江省为例:目前黑龙江大豆平均年产量在800万吨左右。从大豆消化途径上看,约有300多万吨用于食品大豆加工,200万吨用于省内油厂加工,200多万吨用于出省外销。在300多万吨的食品大豆加工原料中,又有约60%-80%的大豆用于大豆蛋白的加工。考虑到目前国内油脂加工企业纷纷转向这一领域,预计未来3-5年竞争将会加剧,难免导致对国产大豆收购大战硝烟四起。
从价格来看,以德州某加工企业为例:2013年收购的国产大豆均价5050元/吨(蛋白含量38—46%不等),东北到山东汽运费330-380元/吨,加上其他杂费共约5450元/吨左右。走访的几乎所有大豆蛋白加工企业负责人和采购经理都对国产大豆未来几年的价格走势看涨。而且企业普遍认为价格上涨是合理的,也是可以接受的。相反,如果国产大豆价格下跌或不涨,对企业反而不利。主要担心无人种豆了,那蛋白加工企业将面临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巨额投资的后果不堪设想。
鉴于大豆蛋白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需求,国产大豆价格未来将有较大的上升空间,预计到2020年,当国内大豆蛋白产能突破100万吨大关后,国产大豆价格将长期处于6000-8000元/吨的高位,甚至不排除达到10000元/吨的历史天价。
3.直补政策对大豆市场价格的影响
2014年,国家将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推出直补政策后,一方面国产大豆油厂可以更加市场化的行为进行采购加工,另一方面如果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农民也可以获得过于市场机价的稳定收益。直补政策的出台对大豆产品来说,是让大豆直接进入市场机制,不再是单独的保护豆农的利益,一定程度上支撑油厂的压榨热情,市场购销局面得以改善。2014年如果想保住大豆种植面积不会大幅减少,直补的目标必然要远高于2013/14年的临储收购政策底价4600元/吨,才能提振大豆与玉米的种植收益之比。这也是国家对2014年大豆目标价格确定为4800元/吨的原因之所在。
由于与目标价格对应的市场价格是一个平均价格,所以农民领到的补贴也是按照目标价格与市场平均价格的差额计算的。因此直补政策中最令人关心的是大豆市场价格的确定。而大豆市场价格不是指单个农户的实际出售价格,而是由国家发改委会同农业部、粮食局、供销总社等部门共同监测,按监测的各省(区)当年10月至次年3月采价期内相关省(区)的平均市场价格水平核定,一省一价。如果农民卖出的价格高于市场平均价格,实际得到的收入就会多一些。如果卖出的价格低于市场平均价格,实际得到的收入就会少,甚至亏本。因此,豆农必须尽可能提高大豆产品品质,并努力把握市场节奏,争取将大豆卖个好价钱,从而封杀了国内大豆的下跌空间。
从国家的角度看,当然是希望国产大豆销售的市场价格能在4800元/吨以上,国家可以不补贴,以减轻财政负担,但这样做会让豆农觉得有被糊弄的感觉。预计今年享受直补目标政策的各省采集的市场价格应该比4800元/吨要低一些,但不可能低很多。从豆农的角度分析,由于去年国家的收购价格为4600元/吨,农民还觉得不算高,加上今年大豆减产,如果大豆的销售价低于去年4600元/吨农民是难以接受的,农民的销售心理价位肯定是不能低于4600元/吨,拿补贴毕竟是没办法的办法。因此,国产大豆价格一定程度的上涨对国家和豆农都是双赢的,而国外大豆价格下跌也对中国有利。最坏的情景是国内大豆价格跌而国外大豆价格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家是不希望国内大豆价格下跌太多的。总之,今年国产大豆价格将会受到4800元/吨目标价格的提振。
二、技术指标分析
从A1501的周K线图表指标来看,目前期价正处在冲击箱顶4650的关键时期(见图四),而布林线上轨位置目前也是在4650一线,加上MACD、KD等技术指标经过短期调整后,重新金叉向上,因此,一旦A1501期价冲破4650元/吨的关键阻力位,则上涨的下一目标应该是直补目标价位4800元/吨。当然,国内大豆也不排除上涨的终极目标为2012年9月创造的5000元/吨的历史高位。但目前至少期价的回调空间有限,箱底在4300元/吨一线,支撑线价位已经上移至4500一线。随着时间的推移,支撑价位仍将上移。
从CBOT大豆1月合约走势图看,近阶段每天的利空消息就是北美大豆丰收,当这一话题已经成为老生常谈时,也许利空消息就会变得逐渐麻木了。而且随着11月收割期的结束,美国大豆丰产初定后,就是利空出尽的时候。
【投资风险分析】
从大豆A1501的历史走势情况看(图十),4200元/吨以下属于低价位区域,期价处于该区域的时间都不是很长;而5000元/吨为高价位区域,期价滞留的时间也较短。按照最高建仓成本4400元/吨,止损4200元/吨,预期目标位按5000元/吨计算,风险收益比=1:6。这是在比较苛刻的条件下计算的结果。预计实际投资结果还会好于计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