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供应由紧转松 买近卖远正当其时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4-10-29

  供应由紧向松转化

  11月中旬之前,到港大豆数量减少,豆粕供应局部区域偏紧,令豆粕现货价格受到提振,期货市场也保持一定的抗跌性。而在整体供过于求的大背景下,盘面压榨利润令油厂套保盘积极增仓,压制了豆粕期货价格的上行空间。

  CBOT大豆是否见底尚不明朗

  尽管USDA10月供需报告预测数据低于市场预期,但CBOT农产品(行情,问诊)当天仅即时冲高,随后在对冲盘打压下明显回落。盘面表现被市场解读为利空未能出尽。随后,价格又意外上涨,市场再次产生不同看法。

  根据近几年9、10、11月USDA报告的调整看,若10月单产较9月上调,且10月不出现严重霜冻或者连续降雨,那么11月单产将继续上调。USDA11月报告对播种面积调整的可能性较小,通常是对单产和出口数据进行调整。而在单产上调的年度,出口数据上调的概率较大。结合目前市场不同机构和贸易商对中国2014/2015年度大豆进口数据的预测,我们认为11月报告对出口数据上调是大概率事件,反映到结转库存上,10、11月结转库存差异不会太大。

  总体而言,11月报告或会继续调高单产数据,但供应上的利空会被出口数据上调的利多冲抵。从这个角度看,报告的利空因素已经基本获得消化。

  目前市场对CBOT大豆是否见底产生了分歧。部分观点认为,CBOT大豆主力11月合约已经从1250美分/蒲式耳跌至900美分/蒲式耳附近,跌幅达到28%,大豆供应层面的利空已经被有效消化。而部分观点认为,支持10月CBOT农产品上涨的因素有可能随着美国农作物收割工作的完成而减弱,丰产现实作用于市场将重新主导价格下行。

  美国股市剧烈波动,令部分资金转移至价格相对低位的农产品,再加上降雨引起收割延误以及南美播种期天气恶劣,CBOT大豆价格出现上涨。而随着收割工作的完成,大豆集中供应到流通环节,供应紧张的局面将不复存在。同时,美国股市逐渐企稳,前期涌入农产品市场的资金若撤离,则将对农产品价格构成拖累。另外,市场还有一大潜在利空因素——阿根廷大豆库存的释放。阿根廷因遭遇汇率剧烈波动而囤积了高达2500万吨的大豆,这些库存的释放对市场来说将是一重磅炸弹。

  综上所述,目前判定CBOT大豆已经在9月底的900美分/蒲式耳附近见底,还为时尚早。

  后期大豆到港量将增加

  进口大豆到港量减少,油厂开工率下降,令局部地区豆粕现货供应偏紧,9月下旬以来,国内豆粕现货市场表现强于期货市场,预计这种局部区域的现货偏紧状态将延续至11月中旬。

  我们持续跟踪的国内豆粕库存数据显示,近期豆粕未执行合同出现回落。开工率下降,油厂豆粕库存量以及净豆粕库存量(总换算库存量以及未执行合同的量)处于绝对低位。这种现货领域局部供应偏紧的格局支撑了豆粕现货价格,同时也令期货市场表现出阶段性抗跌。

  但11月中旬后,大豆到港数量将显著增加,豆粕局部性供应偏紧的局面也将扭转。从目前市场的预估看,11、12月大豆到港量分别在630万吨和650万吨。也就是说,不出现意外情况的话,11月中旬之后豆粕市场供应充裕。

  市场追高心理谨慎

  近几个月的多空主力持仓数据表明,空头占据着绝对优势。尽管进入10月价格连续反弹,但各主要席位未见有主动性增多的行为,反而是随着远期压榨利润的放大,油厂套保盘积极增仓,说明市场对期货上涨的追高心理较为谨慎。

  操作策略选择

  在外盘尚未给出明确方向性指引、国内豆粕现货供应局部紧张现状有望延续到11月中旬的背景下,国内豆粕市场将持续表现出抗跌性。与此同时,市场追高心理谨慎,后期供应逐步宽松,也令豆粕短期内单边操作的难度加大。不过,这为豆粕买近月合约抛远月合约的正向套利提供了机会,因此我们建议,在1月合约和5月合约相差200—220元/吨时进行跨期套利,待单边趋势明朗后,再考虑将套利策略解锁为单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