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库存过剩是白糖、油脂、棉花等商品价格的压力所在。如何去库存?何时去库存?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因全球性油脂油料供需失衡,油脂市场的去库存化过程将更加长久和困难。
今年,美国大豆丰收在即,USDA预计美豆10385万吨产量再度刷新丰产纪录。加之预期南美大豆播种增加,2014/2015年度世界大豆产量预计达到30469万吨,其中压榨预计为2509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4.19%。大豆产量、压榨的增加,无疑会增加豆油的供应。而印尼与马来西亚两国2015年棕榈油产量将达到5300万吨,增加近6%。就中国而言,截至9月中旬,豆油库存133万吨,棕榈油库存92万吨,临储菜油库存约520万吨,均高于去年同期,尤其是菜油库存足够国内一年的菜油消费。
可见,要去除库存,单单从减少供应已经较为困难。而最近两年我国自严控公款消费之后,餐饮行业营业收入转为低迷,国内油脂食用消费处于2%左右的增幅,其远低于国际油料4%以上的压榨增幅。虽然因人口关系,国内油脂的食用消费较为刚性存在,但增幅较小,过剩的油料产量,最终仍转化为油脂的库存供应。
与此同时,我国豆油、菜油、棕榈油等植物油为原料的生物柴油发展较为缓慢,即便是印尼、巴西等国家生物柴油产量增加,但因其公路、机车等基础设置的陈旧而无法应用过多的生物柴油。更何况我国生物柴油设施较少,加之我国石化能源行业处于垄断状态,生物柴油的市场化将更易受阻。由此,欲从增加工业消费来使油脂库存降低角度分析市场,当下仍不现实。
就油脂期货市场而言,其持续下跌已经三年有余,价格基本兑现了供需失衡的现状,但基本面因素仍不支持其出现上涨。虽然在未来几个月,马来西亚进入雨季,短暂影响棕榈油产量的信息能够支持油脂价格反弹,但后续我国储备菜油拍卖若正常进行,仍将使油脂期价面临向下压力。因而,油脂仍不宜过重持仓,更不宜长期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