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数据显示,赤道中东太平洋大部海温,在今年5月份和常年平均值相比偏高0.5摄氏度以上,“已经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并且未来有可能形成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
联系到今年暴雨多、异常天气多等现象,人们不仅要问:厄尔尼诺真的在2014年又要来了吗?它将会给我国带来哪些影响?应采取哪些措施防范可能遭遇的气象灾害?
厄尔尼诺会发生吗?猜得对开头,不见得猜中结局
“厄尔尼诺,简单来说是一个气候现象,它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现象,大范围热带太平洋增暖,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郑飞说。
据介绍,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圣婴”的意思。这个名字的起因是秘鲁沿岸渔民在四五百年间发现其捕鱼的时候,有些年份到冬季圣诞节海温会异常变暖,这时打的鱼就会减产,于是根据传说就认为是圣诞节期间“圣婴”到来了,造成了影响。
郑飞指出,从监测公报来看,今年5月份已经进入到一个厄尔尼诺状态,在热带中东太平洋地区,平均海温相比常年平均值,超过了0.5摄氏度,但是这个状态要维持3个月以上,才认定它是真正发生了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如果从5月份开始到7月份,这三个月一直维持在正的0.5度以上的平均海温,可能到7月底的时候会认为发生了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如果7月份海温掉下来、8月份又升上去,又要从8月份重新开始算了,之前5、6月份增加的海温就不算了。”郑飞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院士指出,今年会不会发生厄尔尼诺事件,还要看7月的平均海温,目前认为有80%的可能性厄尔尼诺会继续发生,从大多数模式预测的结果来说,还是比较倾向于7月份基本上能够发生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的。
丁一汇指出,历史上有三次厄尔尼诺年值得关注。第一次是1972年,全世界大旱、粮食减产,我国北方水资源特别短缺;第二次是1998年,1997到1998年是50年来最强一次厄尔尼诺,长江流域发生全流域大洪水;第三次是1982到1983年,厄尔尼诺一般1年就结束了,但是这一年的厄尔尼诺时间增加了一倍,对世界影响深远。
“从更长远来看,今年的厄尔尼诺的意义不在于今年,而在于未来的相当一段时间会不会扭转全球变暖的停顿和趋缓的趋势,这个意义是非常大的。”丁一汇说。
如何应对?防范城市内涝,保障农业生产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分析指出,多年研究数据表明,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秋季我国南方可能出现低温阴雨,北方可能出现秋旱,东北初霜冻时间可能提前,不利于南方中晚稻和北方秋粮丰收。
气象专家表示,根据国际最新统计,厄尔尼诺发生时,大概要造成玉米、春小麦、冬小麦、水稻等世界四大农作物减产2%左右。对于可能遭遇的厄尔尼诺事件对农业的影响,要高度重视、有所准备,但也不应过分惊慌。
郑大玮指出,从历史上看,厄尔尼诺年对于北方的玉米还是有相当大的影响。目前像华北南部偏西一点,旱像露头,按照这个趋势发展,到盛夏、秋季有可能发生干旱。目前来看,黄淮地区,首先是把夏玉米抢时间尽快种上去,并抓紧适时中耕。东北地区有可能发生冷害,要采取促早熟的措施,如适当地增加磷肥、控制氮肥等。
对于南方地区,要注意对洪涝早做准备,提前疏通田间排水系统。要有蓄洪准备,提前进行人员疏散转移,做好补偿。充分利用蓄滞洪区和上游的水库蓄水、拦洪,必要时要牺牲局部、保全大局。针对很多湖泊已用于养殖的现实情况,要早有预案准备,确保能够及时发挥湖泊的调蓄功能,减轻损失。
专家们还指出,对于可能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灾害,南方要做好相应预案,切实采取措施防范城市内涝,防范因暴雨引发的地质灾害;北方应做好抗旱准备,通过节水、加强非常规水源利用等措施,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和生活用水。
“对于厄尔尼诺,就像《大话西游》里面的话,我们猜得对开头,但是不见得能预报得准它的结局。”郑飞说。
“圣婴”将带来什么?我国“南涝北旱”,或将扭转全球变暖停顿趋势
“通常厄尔尼诺年,世界各地灾害不一样,几家欢乐几家愁。”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郑大玮说。
气象专家们指出,一般厄尔尼诺年发生时,全球温度要上升至少0.1摄氏度。美国西海岸干旱、少雨,东部会发生极其寒冷的冬天;南美西海岸,包括秘鲁会发生更多暴雨;巴西、阿根廷,大部分地区会干旱;澳大利亚东部以干旱为主,夏天很可能林火多发。
在我国,一旦厄尔尼诺发生之后,我国雨带会往南退,退到长江流域、华南等等,会发生北方较旱、南方较涝的状态。登陆我国的台风将偏少,夏季北方部分地区有可能会出现极端高温,但是北方高温将达何种程度,还不能明确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