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后期成本价将逐渐走低
CBOT大豆价格(美豆指数)2013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以超过1%的日跌幅收官,2014年第一个交易日再次大跌至六周低点,美豆指数日线和周线收盘价均跌破去年8月7日低点1168.5美分/蒲式耳和11月5日低点1238美分/蒲式耳构成的支撑线,技术上转为弱势。
大豆基本面偏空
2014年大豆基本面偏空:一是美联储缩减购债规模100亿美元,迈出退出QE的第一步,这一举措将推高美元指数,并对整个商品市场构成利空;二是工业品价格下跌,与农产品(行情,问诊)的价格剪刀差不复存在;三是本年度美豆产量预测8866万吨,属丰收年且产量仍有上调的可能;四是2012年南美大豆产量1.3亿吨已弥补2011年的减产额,巴西和阿根廷库存上升940万吨,如本季预测的1.425亿吨的产量实现,世界大豆结转库存将重回7000万吨以上。
2013年8月以来,CBOT大豆价格一直高位振荡,美国大豆出口销售也实现了USDA的预期目标,贸易利益基本实现,丰收之年获得了完美的种植收益。而随着美豆出口目标完成,加之南美天气良好、产量预期逐步实现,CBOT大豆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从历史走势看,南美大豆上市时,市场终有一跌,即便减产年份亦是如此。
连粕进入需求淡季
近期CBOT大豆价格下跌,从目前南美大豆贴水报价和笔者跟踪的国内油厂采购情况看,4月及之后南美大豆的到岸成本将逐步降低,即便考虑油价下跌因素,巴西大豆加工后的豆粕成本价约3450—3500元/吨,阿根廷大豆加工后的豆粕成本价可能会更低一些。实际上,当前油厂远期现货合同价格已经比较低,如4月交货的豆粕价约3740元/吨,6—9月的为3500—3550元/吨,油厂看跌心态较浓。未来大豆原料供应充足且成本不断下降,1月中旬开始将进入为期2个月的需求淡季,未来销售竞争压力巨大。拒收进口DDGS对替代性强的菜粕影响大,而对豆粕影响则有限。
连粕价格最终取决于CBOT大豆价格走向。除非南美出现恶劣天气造成大豆巨幅减产,否则CBOT大豆SK合约价格上涨空间很有限,而向下则可以比肩2011年12月的低点。笔者对CBOT市场总体看空,综合国内供求及成本因素,对连粕也应持偏空思路。
一周热点
- 2021-03-22美国玉米现货市场述评:中国连续四天大笔买入,玉米价格上涨
- 2021-03-22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
- 2021-03-22巴西马托格罗索州大豆质量低于平均水平
- 2021-03-22交易所:截至3月17日,阿根廷玉米收获完成5.9%
- 2021-03-22中国连续四天大笔买入美国玉米,累计买入387.6万吨
- 2021-03-22USDA参赞:2021/22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预计为1亿吨
- 2021-03-22今年头两个月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数量同比剧减80%
- 2021-03-22全球饲粮市场一周要闻:中国连续四天大手笔采购美国供应
- 2021-03-22南美大豆市场一周聚焦:雷亚尔汇率上涨,大豆价格连续第二周下跌
- 2021-03-22全球油籽市场一周要闻:原油市场暴跌,油籽市场涨跌互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