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豆类利多出尽 警惕高位回调

  作者: 来源: 日期:2013-08-26  

  美国7月份非农就业及失业率数据印证了三季度经济的良好开局;我国陆续推出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措施,为“稳增长”提供助力。8月初,金属板块率先企稳,引领农产品、软商品探底回升,包括豆类在内的大宗商品期价于反弹的高位区间展开整固行情。

  Pro Farmer于上周一开始了为期四天,针对美国7个大豆主产州的例行田间巡查。从实地考察初步结果来看,美豆长势良莠不齐。明尼苏达州西南部、俄亥俄州部分地区大豆结荚数量高于平均水平,产情向好;美伊利诺斯南、西南部大豆较正常年景落后一个月,状态较为良好;而爱荷华州、南达科塔州以及明尼苏达州中南部的大豆受晚播影响,结荚数量均低于近三年平均水平,且大豆尚未成熟,增加了后期受到早霜威胁的概率。

  考察团在随后的报告中预估,2013/14年度美豆单产为154.1蒲式耳/英亩,产量为31.58亿蒲式耳,双双低于USDA8月供需报告预估值,这为CBOT美豆类10余个交易日的反弹行情增补了一味催化剂。接下来,美豆单产水平能否取得恢复性增长,主要取决于生长季剩余时间里作物带的有效降雨量。

  在美豆“天气升水”主导北半球市场的同时,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和消费国,中国对于南半球大豆的依赖程度有增无减。依据海关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进口大豆720万吨,高于上月(693万吨)以及去年同期(587万吨),再度刷新单月进口量的历史最高纪录。其中,自巴西进口大豆544万吨,自阿根廷进口126万吨,总和为670万吨,较上月水平(662万吨)稳中有升;而自美国进口量由上月的7万吨,骤减至698吨。

  中国大豆进口需求呈“南重北轻”的阶段性结构特征,为内盘豆类的“跟涨”行情埋下隐患。7月份,我国进口大豆平均到港成本约603.3美元/吨,折合完税成本约4420元/吨。暂不考虑进口大豆的国内运输成本以及连豆合约的持仓费用,进口完税成本基本相当于盘面价格(8月23日连豆1401收盘:4464)。价格相对低廉的南美大豆对于北半球天气炒作的敏感性偏低,成本支撑乏力。

  综上,虽然眼下我国黑龙江省面临洪涝灾害的威胁,导致部分产区大豆结荚减少、甚至绝收,但是,短期国产、进口大豆供应充裕、价格不高。随着USDA等机构报告利多出尽,美中西部土壤墒情若无进一步恶化,或不足以支撑内外盘豆类价格持续高涨。鉴于此,我们对于豆类期价持先扬后抑的观点,建议投资者警惕高位回调风险。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