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DA报告水深难测 中国农产品价格受制于人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3-08-23

  核心提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尴尬现实是,或许美国人比我们自己还了解中国的农作物生长情况。”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对于炒全球大宗农产品(6.97, -0.09, -1.27%)期货的人来说,美国农业部(USDA)报告是每月又爱又怕,却又不得不等的“情人”:符合预期则表示市场接下来会平稳运行,但超出预期的话,你可就要小心了,因为一不留神市场就可能会被搅得血雨腥风。

  USDA报告为何会有这么大的魔力?

  USDA报告由美国农业部按照周、月时间规律出台,包括各种农产品数据,同时,美国农业部还对除美国外的国家进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预测并出台相应报告。

  它的魔力在于,它已被视为反映全球大宗农产品产量、市场供需、出口销售等现状的金科玉律。

  由于被市场认为数据常年准确、客观、全面,中国90%以上的农产品企业、研究机构或投资者,都只认USDA报告,并用它作为农产品价格走势分析的主要依据,它的每次发布,都会立即对中国农产品市场产生直接影响。

  实际上,该数据并非美国农业部自己预测,而是邀请大量外来人士独立、封闭、集中完成。据了解,他们会使用包括卫星遥测在内的各种手段收集相关统计数据,即使誉为最复杂的调查也不为过。

  从这一角度来说,USDA报告被视为金科玉律有一定道理,但其中,也不乏人为操纵迹象。

  “水深”难测

  北京时间8月13日下午,USDA最新月度报告发布,将美国2013-2014年度大豆、玉米等农作物单产、播种面积纷纷下调,这一下调幅度超出市场预期。

  这次,市场也毫不例外,迅速做出了反应。大连商品交易所[微博]大豆、豆油、豆粕整体上涨,涨幅分别为1.48%、2.76%、2.79%。

  “这全都是USDA报告的‘功劳’。”武汉禾讯农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向涛告诉记者,“超预期的数据出来,市场就得动荡好一阵时间,从报告发布至今,国内市场已经连续上涨了一个星期。”

  “这次反常下调并不是数据出了问题,而是考察方式改变所导致的。”美尔雅(6.80, 0.03, 0.44%)期货全球大宗农产品负责人黄蔚表示,此次USDA报告把8月10日以后的天气情况也纳入了监测范围,而之前的考察全部截止到当月10日。

  但值得注意的是,直到报告发布后,市场才知道USDA的考察方式发生了改变。

  “USDA非常‘狡猾’,为维持自己的权威,他们会保持数据的准确性。但他们可以通过控制发布时间、考察范围等方式来‘偷偷’影响市场。”上述业内人士说,“而实际上,这对市场的影响与修改数据没什么差别。

  虽然现在还无法获悉是否有中国企业在此次事件中受损,但在USDA成就其全球大宗农产品信息垄断地位之后,中国企业已不止一次“被坑”。

  2012年美国大旱,USDA发布大豆大幅减产数据,引发全球粮食系统震荡。然而到了当年11月10日,USDA却突然调高大豆产量预期,颠覆了此前市场对于“50年不遇大旱”悲观预测。

  这一举动让中国压榨企业纷纷跌入谷底,不少企业此前曾高价采购大豆,结果遭遇大豆、豆油、豆粕价格三重下跌,许多压榨企业被迫倒闭或被外资收购。“保守估计,仅黑龙江一地临储大豆的亏损金额就在5亿元左右。”向涛表示。

  “我们吃亏就在无法了解产量变化的实时动态。”一位期货行业人士说,“所有信息都掌握在USDA手里,当产量的实时动态突然出现大范围变动时,他们可以不告知你,而是要等到一段时间市场已出现质变后,才发布相关数据。”

  如何打破USDA的信息垄断?

  美国是中国最为重要的粮食进口国之一,在全球大宗农产品贸易中,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两国企业在讨价还价。

  显然,USDA充当了美国企业的好帮手,增加了他们的谈判能力。向涛说,“他们只需暗地里向美国企业提前透露数据,美国企业就几乎能立于不败之地。”

  而从粮食安全的角度考虑,向涛则认为,如果USDA“别有用心”,甚至有可能会对中国粮食的种植结构和进出口数量产生影响。

  面对USDA的信息垄断,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投资者都只能吃个哑巴亏。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被坑一把,可是不信它,又能信谁?

  归根结底,我国目前缺乏能与USDA相抗衡的独立全球大宗农产品监测评估机构。据联合国[微博]粮农组织统计,目前已有53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具有一定监测预警功能的全球大宗农产品信息体系,而中国尚处于爬坡阶段。

  “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尴尬现实是,或许美国人比我们自己还了解中国的农作物生长情况。”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禾讯科技算得上是目前国内仅有的一家商业化运作的全球大宗农作物监测机构。据记者了解,除禾讯科技外,目前中国农科院信息所也正在进行全球大宗农产品监测预警的研究。

  “如果我们能在农产品监测预估上不再受制于人,这将极大地提升我们企业和投资者的判断能力。” 某期货公司负责人说,“要是国内真的有经得起市场检验的第三方数据出现,我愿意花大价钱去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