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猪存栏下降,H7N9疫情波及地域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豆粕消费,影响了豆粕价格。但是,国内大豆压榨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豆粕,并且国内豆粕库存偏低,却又支持了价格,使其跌幅受限。豆粕近期仍将处于供应偏低与禽流感影响需求的“纠结”状态之中。
过去一段时间,我国购买的巴西大豆等装运延迟,使得我国进口大豆库存持续降低,并且豆粕的供应也有所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豆粕市场构成了有效支持。数据显示,截至4月12日,我国港口地区进口大豆库存处于349.9万吨左右,较上月同期减少约8.8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64.1万吨。豆粕库存也相应降低到50.3万吨,较上月同期减少1.3万吨,只不过仍较去年同期略增加1.8万吨。未来大豆集中到港时间集中在5月中旬以后,因而,大豆、豆粕的供应偏低格局短期难以改善,其对市场的支撑仍将存在。
春节过后,国内猪肉等消费进入淡季。近期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增加,并且地域由我国沪浙苏皖四个省份北上,扩大到北京、河南,这也进一步使得禽类宰杀数量增多,必然进一步影响到国内的豆粕消费。
天气信息显示,自去年10月以来,我国东北地区多雨雪天气,这几个月的降水量,为1952年以来同期最多。东北地区旱地水分饱和过湿面积达到1.43亿亩,其中明水地区面积3300多万亩。此外,东北地区最近4个月的平均气温为-12.2℃,是2002年以来同期最低数值。不论土壤湿度还是当地温度,都促使大豆、玉米种植被迫延迟。由于去年东北秋雨过多,有近7000万亩玉米地未清理秸秆,而部分机耕道也受到损毁,并且当前土壤化冻较正常要浅10—20厘米,要顺利将大豆、玉米播种入土地,不但需增加额外的整地费用,也将继续延迟农时,目前东北地区播种已较常年偏晚7—10天。大豆、玉米市场可能会播种延迟,出现减产或质量下降情况,将为近期豆粕市场提供潜在利多题材。
除此以外,国际市场上,阿根廷司机计划22日罢工,而巴西港口工人也计划于4月18日前后举行全国范围罢工,这也为市场带来一定利多支持。只不过,国际大豆供应呈现增长趋势,在整体供需改善状态之下,尤其在5月中旬进口大豆集中到港后,国内豆粕或将改变当前的“纠结”格局,重新转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