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大豆市场 » 正文

豆粕基差将逐步回落

  作者: 来源: 日期:2013-03-14  

  受春节假期及原料不足的综合影响,近一个多月以来国内油厂开机率大幅下降,豆粕现货库存偏紧,油厂挺价销售意愿强烈,豆粕近月主力合约基差维持在400元/吨以上的高位。然而,随着交割的临近以及南美大豆的集中上市,豆粕基差将逐步回落至100元/吨以下的正常水平。

  世界大豆库存预期回升

  在刚刚公布的3月份供需平衡报告中,USDA认为,全球2012/2013年度的大豆需求总量降幅略大于产量降幅,导致全球大豆库存预估继续小幅回升至6021万吨,仅次于2010/2011和2006/2007年度的大豆期末库存,这超出了市场预期。

  世界大豆库存处于历史上相对偏高的位置,并保持回升态势,将对豆类油脂价格形成中期利空影响。

  巴西压港问题悬而未决

  如果说2月份阿根廷产区天气仍是影响南美大豆供应的关键因素,那么眼下南美地区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运输,而不是收割天气。总体上,未来一个月,南美主产区的收割天气没有太大的风险。截至3月上旬,巴西大豆收割率基本已达到50%,阿根廷刚刚开始。4月份之前,南美大豆出口主要依赖巴西。

  然而,运力有限和罢工问题正影响着巴西大豆的出口速度,并推高其运输成本。其实,巴西内陆货运车辆不足、工人罢工和港口拥堵等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今年拥堵情况格外突出的原因在于,全球对巴西玉米、白糖、小麦等需求强劲,这些商品抢占了有限的港口资源。

  巴西贸易部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巴西仅出口了284吨大豆,但玉米出口量为337万吨、原糖出口量为173万吨、乙醇出口量为3.52亿升,均远高于去年同期水平。2月份,巴西大豆出口量大幅增加至95.96万吨,但仍低于去年同期的157万吨,玉米出口量环比下降至229万吨,但同比仍偏高。

  基础设施的建设周期较长,因此,巴西的物流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油世界》预计巴西港口装运将延迟60天以上。

  到港量偏低支撑现货价格

  现阶段巴西绝大多数大豆都是出口至中国的,因此其出口遇阻的问题直接体现在我国港口进口大豆到港量偏低之上,港口大豆库存亦不断走低,“无豆可榨”的担忧成为短期内支持油厂高价销售豆粕的重要原因。

  据天下粮仓调查,2月国内各港口进口大豆实际到港368万吨,低于此前预告的391.11万吨,部分船期延迟到3月份到港。综合考虑船期延迟的影响,预计3月份大豆到港总量为394万吨,4月份可能是400万—420万吨。截至3月12日,国内大豆港口库存仅为454万吨。

  不过5—6月,南美大豆的到港压力将会集中体现,届时可能共有1260万吨大豆到港。此外,在大豆收储结束之后,国储可能在5—9月进行轮换操作,定向释放约110万吨进口大豆储备。一旦原料供应紧张的局面缓解,豆粕现货价格将承压下行。

  不合理的基差将逐步回落

  从1209合约开始,豆粕期货市场一直呈现近强远弱的格局,尤其是在去年9月完成交割之后,豆粕现货与当时的近月主力1301合约之间的基差扩大至567元/吨的历史较高水平,期货1月与5月合约之间的价差也达到了533元/吨。随后,豆粕1月合约基差在现货价格大跌的带动下振荡回落,在最后交易日基差降至100元/吨,未出现交割。在此期间,1月与5月合约价差基本维持在350—500元/吨,这导致现在的近月主力1305合约与豆粕现货之间的基差同样维持高位。

  由于5月份国内豆粕现货成交通常较为活跃,因此历史上豆粕5月期货合约一般都有交割。随着交割的临近,不合理的基差将逐步回落。节后,猪肉价格回落,导致猪粮比再度走低,跌破盈亏平衡线,高价豆粕可能严重影响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预计回归方式可能依然以豆粕现货价格下跌为主,豆粕期货5月合约的下跌空间相对有限。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