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仍然在农村。
今年政协的一号提案是关于绿色农业的。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原局长聂振邦对记者表示,“农业的发展问题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大事。”
聂振邦指出,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已由1990年代后期的“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转向以“总量紧平衡、结构性短缺”为主要标志的新阶段,区域性农产品供给不足的现象更为突出。
他认为,农业问题本身和城镇化密切相关,未来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出现与农业争人和争地的问题。因此,加强农民权益保护,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聂振邦40多年来一直在农业系统工作,并于2000年3月至2012年3月任国家粮食局局长、党组书记。
《21世纪》:您如何看待我国粮食未来的供应形势?
聂振邦:尽管我国农业连年丰收,但由于消费需求刚性增长,使农产品供给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已由1990年代后期的“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转向以“总量紧平衡、结构性短缺”为主要标志的新阶段,区域性农产品供给不足的现象更为突出。
大豆、食用植物油进口持续攀升,其中食用植物油进口依存度高达60%,大豆进口依存度达到80%。
根据海关的最新统计数据,2012年,中国已进口粮食(含大豆)8025万吨,其中进口大豆5838万吨,三大主粮品种进口量为1000万吨左右,没有超过国内消费量的2%。
《21世纪》:您如何看待粮食进口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聂振邦: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一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每年消费的粮食在5.8亿吨,而世界粮食贸易量是每年2.5亿~2.8亿吨。可见,国际上可供应的粮源有限,这意味着中国无法从国际市场大量采购粮食。如果中国大量采购,必然会抬高粮食价格,导致包括中国在内的缺粮国家粮价升高。因此,我们一直强调,粮食供应问题一定要基本立足国内解决,要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