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重庆开全国先河,率先实施国有粮食企业在省级层面的整合式改革,成功组建重庆粮食集团(下称“粮食集团”)以来,该企业在中央、重庆市委和市政府的正确指引下,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依靠“战略、决策、体制机制、人本”创新管理,推动境外优质粮油基地建设,既从源头上控制食用油资源,保障国内食用油供给,符合国家核心利益,又全面提升粮食集团核心竞争力,实现了我国粮企走出去发展的重大突破,同时推动中国和南美国家特别是重庆与巴西、阿根廷多领域、多层次交流与合作,扩大了重庆国企在海内外的影响力。
创新战略管理 境外建设基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产品开发是企业的灵魂,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是整个生产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据粮食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胡君烈介绍,粮食集团在成立之初,就科学地提出了十大发展战略,并把“建设境外基地,争夺竞争制高点”作为重点写进集团十大发展战略,为集团生产经营导航定向,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2011年,粮食集团与重庆工商大学合作,联合编制了《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规划(2011—2015)》,通过对宏观环境、粮食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及集团主导产品国内外市场的科学分析,调整了集团发展战略,在经营战略管理上实现由过去偏重生产管理到重视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的转变,从而将境外优质粮油基地建设与开展国际、国内贸易有机结合起来,使集团发展战略紧跟时代发展要求,与时俱进,更加科学合理地指导集团生产经营发展。
创新决策管理 外粮反哺家乡
决策管理是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粮食集团清楚地认识到,粮油基地建设是粮食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该集团在加紧国内粮食基地建设布局的同时,通过境外实地考察,政策、法律咨询和可行性分析,科学地做出“走出去”建设境外优质粮油基地的决策。
粮食集团成功探索出建立在完整产业链条上的大豆经营盈利模式,坚定不移实施“基地+仓储加工物流+生产资料服务+国际贸易和利用红蜻蜓品牌进入国内终端市场”模式,建立和完善境外投资风险防控体系,境外优质粮油基地取得重大进展,以农场为平台实现产地采购,减少流通环节,降低采购成本,从源头上掌控、稳固食用油原料资源,建立起“上控源头,中控加工物流,下控终端市场”的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
胡君烈说,企业的创新决策,让粮食集团把种植和采购的巴西、阿根廷大豆运回国内加工,通过红蜻蜓油脂品牌登上百姓餐桌,满足国内、重庆食用油消费需求。
创新体制机制 瞄准国际贸易
精干高效的组织结构,是企业贯彻实施经营战略的组织保证。
粮食集团通过4年的发展,建立起了一系列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构筑了完善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按照决策科学,授权体系清晰,管理链条简洁,业务流程合理,市场反应灵敏的原则,分类设置集团部室,调整部室职责,减少管理层次,建立起精干高效、责权对应的组织机构,在客户和集团各部门之间建立形成互通服务链,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确保总部各项管控职能的落实。
粮食集团科学提出集团宗旨和发展目标,用“共同愿景”给予员工以透明的预期,增强职业安全感和工作方向性,弥补组织正式管控的缺陷;建立和试行新的国际、国内贸易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体制。2011年,集团在红蜻蜓公司建立起国际油料采购、加工、销售、期货和汇率套保、期货交割库等国际国内贸易运行机制,推动国际贸易蓬勃开展,为粮食集团今年开展200万吨大豆国际贸易打下坚实基础。
创新人本管理 用好人力资源
企业经营的实质是经营人心,现代企业必须要将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近年来,粮食集团勇于创新,首先突破了国有企业传统用工、工资分配制度,建立起适应现代化、国际化企业要求的新型用工、工资分配制度,聘请一批职业经理人和专业技术人才,成效明显。2010年招聘职业经理人张晓光,成立凯欣公司开展国际贸易,当年盈利2000余万元,2011年实现盈利近3000万元。2011年招聘6名职业经理人,组建北京蜻蜓祥瑞,广东渝粮、美鹏等国际贸易公司,基本构建起覆盖国内外的营销、贸易网络,推动大豆等油脂油料国际贸易蓬勃开展。
之后,粮食集团又确立了“以食为天、品质优先”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挖掘员工的创造力、组织凝聚力、团队协同力以及组织文化软支撑力等隐性价值驱动因素,促进企业在更高层面创造价值,共同做大做强粮食事业。
粮食集团更是将“人才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要狠抓职工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企业家队伍建设”作为2012年总体工作思路,全力推进人才工程建设,大力培养、造就和招徕一批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为将集团建设成现代化、国家化大公司储备好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