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中旬以来,在基本面良好的配合下,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豆类市场一路高歌猛进,受油籽减产形势不可逆转的支撑,预计期价仍有“发酵”机会。但国内因二季度大豆进口、储备轮换以及油脂库存重建将被重点提及,“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价格调整可能随之而来。
轮动大旗“死守”
本轮豆类油脂市场的上扬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品种轮换之中交替舞动。一方面,南美大豆产量屡屡下调导致全球大豆货源紧缺,使得2011/2012年度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下修至16.57%,低于安全边际线18%的水平,为国际油脂油料期价提供了中线支撑;另一方面,炒作题材接二连三为资金进驻CBOT豆类市场寻得借口和理由,伴随着本周五美国农业部种植意向报告的即将揭幕,市场焦点或将转移,“躁动”行情也将被重新定义。
实际上,供给端的爆炒并没有获得需求端的响应。此外,在近期盘面上,M1209合约持仓增长加速与期价升幅有限形成剧烈反差,多空分歧越来越大,后期豆粕价格还能走多远已令市场顾虑重重。值得注意的是,近来资金“围魏救赵”力挺豆粕的打法频现,一旦豆粕期价无力上冲,整个豆类油脂市场的轮动大旗可能无“人”接替。
即期供应料“放大”
整个二季度,国内市场不仅将承受进口大豆“喂饱”油厂对豆类油脂期价造成的冲击,也可能伴随着国储大豆轮换启动的价格优势所产生的利空因素。据国际知名油籽分析机构《油世界》预计,为寻求满足国内强劲需求并建立库存,中国在2011/2012年度将进口大豆5560万吨,且在4-6月当季将增加大豆进口。笔者推断,二季度大豆进口数量可能高达1680-1730万吨,且高于同期约1500万吨的压榨量,致使港口大豆库存重新“抬头”。
库存消化遥“无期”
不管是大豆港口库存还是油脂商业库存,都面临消耗战线拉长的尴尬。国内港口大豆的高库存早已成为常态,而二季度进口量增加与国储大豆轮换、抛售等都将使港口大豆去库存进程受到阻碍,如果压榨需求不进一步释放,预计库存料不降反升而令价格承压。
油脂库存方面,受油厂开工恢复刺激,现货市场油粕数量增加,在榨油厂“边生产边囤油”的影响下,豆油隐性库存建构将使后市价格承受集中出货的阵痛。而棕榈油库存压力缓解脚步也戛然而止,港口库存由上周的87.6万吨扩充至本周的95.6万吨。另外,作为后发制人的菜油市场,库存尚且紧俏,但同样面临6月份国内油菜籽集中上市的供应压力。笔者认为,终端消费疲软、库存消化缓慢终将成为行情沉浮的“砝码”,继续追涨已如“走钢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