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紧缺时代悄然谢幕
后供需格局偏紧时代,豆油上游原料大豆年末库存攀升将成常态。美国农业部已连续3个月上调2011/12年度美国大豆期末库存,1月份供需报告更令市场雪上加霜。数据显示,美国大豆单产、总产录得小幅上调,出口预估调降2%,国内使用量削弱,最终导致2011/12年度美国大豆年末库存升至749万吨,较市场预测高出18%,继续朝着不利于价格的方向发展。
自2001/02年度以来,美国大豆库存消费比呈现周期性特点,三年攀升,三年下滑,似乎周期的魔咒在左右着市场。预计2011/12年度至2013/14年度又将迎来库存消费比向上的三年调整,而这一次也将伴随着出口需求减缓的逻辑,毕竟南美大豆在全球市场贸易额增加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国内方面,港口大豆库存增量变大趋势已不可阻挡,接近700万吨的庞大库存使得油脂企业“无豆下锅”的时代淡出视野,加之压榨产能的扩张,不管从短周期还是中长周期看,国内豆油供应基本无后顾之忧。
政策市或再演绎
《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可能预示着豆油在国内植物油市场份额中将进入下滑通道。《规划》提出,到2015年,食用植物油产量达到2440万吨,其中国产油料产油量提高到1260万吨;花生油、菜籽油、棉籽油、葵花籽油、米糠油、油茶籽油等植物油产量比重明显提高。国内植物油消费结构可能发生改变,豆油增长速度将进入瓶颈期,未来豆油消费空间或将被花生油、菜籽油等品种侵蚀,或将跟随整个植物油增速放缓而回落。
规划之下,政策布局开始显现,中储粮自有品牌“金鼎”食用油已于元旦之后向市场投放,成为国家队试图打破外资垄断油脂行业的重要尝试,其影响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本身。按照国家规划,2012年中储粮油料压榨能力将超过600万吨,油脂精炼能力超过200万吨,再加上中粮集团1038万吨的压榨产能和417万吨的精炼能力,“中”字头油脂企业对抗外资能力将显著增强。预计2012年豆油市场将步入政策市,价格以平稳为主,难有惊心动魄的上涨行情出现。
短期来看,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国内豆油商业库存在悄然增加,目前已突破130万吨,加之商务部预计1月豆油到港量将高达23万吨,对于春节之后的消费淡季而言,豆油期价“龙头”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