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起,因阿根廷大豆产区天气干旱炒作,美豆从1100美分开始反弹,并保持良好升势,由此引发了豆粕的上涨行情。随后美国农业部1月份供需报告出炉给市场带来了利空影响,豆粕也难以幸免。临近春节长假,外围市场仍充满变数,年后豆粕行情如何演绎,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美元指数强势不改
随着欧债危机持续,美元指数已经稳步回升到80以上。上周末标准普尔将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9国的主权债务评级下调,这直接提高了欧元区借贷成本,加剧了债务困境,推动美元指数强劲反弹。目前市场环境仍不乐观,美元在80高位已经站稳,令商品市场整体承压。在没有天气、政策等利多题材出现的情况下,美豆反弹至1200附近将会受到美元走强的压制,国内豆粕价格也会受到美豆的拖累。
南美干旱天气暂未升级
美国农业部1月供需报告数据对豆类只是轻微利空,一方面受阿根廷主产区前期干旱影响,USDA调低了巴西和阿根廷的产量200多万吨,基本符合市场预期,甚至可以认为是利多豆类,但另一方面又调高了美豆单产,加之美豆出口进度不佳,期末库存也随之上调,对美豆形成利空。因此,1月USDA报告数据可谓喜忧参半。但报告公布后,美豆下跌超过2%,随后两天也延续跌势。这主要受美玉米库存数据大幅上调导致其当天跌停的拖累。
目前来看,美豆价格可能会维持在1200美分左右运行,继续大幅上涨的动力不足。由于阿根廷近期久旱逢降雨,南美干旱短期不会加剧,1月份供需报告刚刚下调了南美产量,2月继续下调产量的概率不大,因此潜在的天气炒作短期难以发挥作用。
节后饲料需求转弱
中国商务部上周五称,去年12月大豆实际到港量达创纪录的524.83万吨,并预计1月大豆到港量将达332.88万吨。1月份大豆进口量明显萎缩,但是近期港口大豆库存仍维持在670万吨以上的高位,港口库存压力不减。由于临近春节,油厂开工率下降,豆粕库存可能偏低,油厂挺价意愿较强,但节后随着开工率上升,豆粕产量将会增加,对豆粕价格有一定抑制作用。
春节前是生猪出栏高峰期,猪肉价格由于节日需求也出现回暖,但总体上看,禽畜价格的拐点在去年下半年已经开始显现。目前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量都处于较高水平,生猪存栏量已经处于历史最高位,能繁母猪量也已连续半年呈现攀升态势。供应量增加导致养殖户盈利有所下降,节后养殖户补栏热情将会受到影响。这意味着补栏规模将会有所萎缩,且三四月份大部分在栏禽畜处于幼仔期,饲料需求小,因此豆粕需求可能萎缩,不利于豆粕期价的反弹。
综上所述,欧洲经济不稳、美元指数位居高位是压制大宗商品价格的主因。决定国内豆粕成本的美豆价格,目前缺乏南美天气的炒作配合,反弹至1200附近将面临一定压力。国内大豆港口库存偏高,节后补栏热情降低、养殖规模的缩小又将压制豆粕的需求,因此,对豆粕的反弹高度不宜期望过高,连豆粕1209合约在3000附近将面临压力,投资者应以逢高沽空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