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开始,掌握中国最大粮食储备规模的中储粮便开始策划进军小包装油市场。如今终于变成了现实。
金鼎食用油最明确的目的便是成为继益海嘉里的金龙鱼和中粮的福临门之后,国内第三大食用油品牌。与前两个品牌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发改委一声令下,金鼎便会迅速降价,以调节市场价格。
不仅仅中储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继中粮和中储粮之后,国内排名第三的粮食央企——中纺粮油也有意发展其小包装品牌,“所有有压榨厂的企业都想进军小包装油市场。”中纺粮油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
发改委利用粮食央企对抗外资,混战食用油市场,重夺食用油价格话语权的大幕刚刚拉开。
发改委布局小包装油
2011年年初,接连冲高的CPI冲击着发改委的神经,与消费者关系密切的小包装食用油价格接连上涨。
由于占据中国食用油市场最大份额的品牌“金龙鱼”隶属于益海嘉里集团,而益海嘉里的外资身份,使得发改委不方便像对待央企那样,下达强制性限价命令。发改委最终采取了“约谈”的方式,阻止以益海嘉里为首的几家主要油脂企业涨价。
而有消息称,中国94家规模以上的油脂压榨企业有60%被外资购买,或有外资背景。对于小包装油市场,发改委的调控明显感觉力不从心。
实际上,无论是粮食还是大豆,国家都进行了储备,并通过定向销售的方式,卖给特定的企业,让企业得以压榨低价大豆并产出低价食用油。“但我们发现,仅仅储备原粮的方式不足以迅速调节市场价格。”发改委经贸司人士向记者表示,“因此,我们今后的想法是将原粮加工成成品粮进行销售。”
“发改委对我们的想法是,进军小包装油市场,能够迅速调节价格。”中储粮油脂公司总经理刘建民证实,一向以粮食储备著称的中储粮此番进军小包装油终端市场,似乎带有国家责任的意味。
记者在中储粮的网站上看到,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简称中储粮)是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大型重要骨干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的试点单位,享受国务院确定的国有大中型重点联系企业的有关政策,在国家计划、财政中实行单列。中储粮总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为总公司法定代表人。中储粮总公司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本166.8亿元。
2011年年初前后,国家曾将中储粮管理的一部分国储大豆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定向销售给益海嘉里、中粮集团、中纺粮油、九三油脂等主要油脂企业。
按照刘建民的说法,2010年和2011年,国际大豆价格上涨的同时,发改委给予一些粮油生产企业优惠的大豆价格,“但是很多压榨企业并没有把这批大豆用于生产,而是储存起来。没有达到调节终端价格的目的。”他表示中储粮自己的油脂公司则会听从国家的安排,在需要价格调节的时候,调低价格,迅速在市场内做出反应。但这种说法并不被益海嘉里、中纺粮油等企业认可。
2011年12月,中储粮油脂公司镇江生产基地年灌装20万吨食用油的生产线建成投产,据介绍,未来两年内,其天津、广东、河南等生产基地也将陆续建成投产。届时将形成年灌装70万吨的生产规模。
央企集中混战
中纺粮油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大家都想把整个渠道打通。”目前,中纺粮油生产的只是中包装油。“这种模式正在受到挑战,现在只有在农村,人们还拿着自己的容器去粮油店购买散装食用油。”上述人士表示,“我们一直认为,向下延伸产业链是必要的,但是两年内还不会有太明确的动作。”
而中储粮加入小包装油市场直接威胁的两家企业,一家是益海嘉里,另外一家便是中粮。
中储粮油脂公司认为,目前益海嘉里的金龙鱼占有市场份额已经超过50%,中粮的福临门市场份额在20%以内,“个别企业市场份额占有过大,尤其是外资占有比例过大,对市场来讲,并不安全,增进市场竞争是必要的。”刘建民表示,“未来几年内,希望金鼎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能够达到10%。”
由于拥有原料优势,加之中储粮对益海嘉里的指向明确,因此,未来的市场会显得格外热闹。
益海嘉里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并不接受这一市场占有率的数字,“我们只有30%多。”此外,该人士认为,“我们很支持发改委的主张,没有太多担心的必要。”
但是,另一位粮食央企人士则透露出竞争的担心,“中储粮有原料优势,所以中储粮进入小包装油市场,各家压力都会很大。”
“中储粮”身份两难
“虽然,我们有很明显的优势和价格调控责任,但是我们不会破坏市场规则。”刘建民向记者表示,“我们在遵守国家政策和市场规则的前提下进行盈利。”
另一位粮食央企人士向记者表达了对中储粮的担忧,“如果真的是为了平衡市场份额、调节市场,这样的动作还是对行业有利的。但是,如果借助自身不可替代的优势,打击行业内的企业,甚至与民争利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其实,中储粮酝酿进入下游粮油市场已有多年,“说更多的社会责任没有什么用,就是下游有利润,中储粮想过来争利而已。”另一家大型食用油企业内部人士向记者评论。因此中储粮以政策性央企的身份图谋发展全产业链,从国有大粮仓变身国有大粮商,一直被一些同行所反对。
中储粮曾经自行展开过很多经营性粮食收储业务,但是在2010年被发改委叫停。
此外,近年来中储粮也曾因下属的库点大举抢粮,扰乱市场而受到发改委、粮食局的调查和处罚。
实际上,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储粮油脂公司便已经陷入了对自身定位的思考,“我们多个部门之间一直在探讨一件事情,就是企业盈利和国家政策之间的矛盾,如何平衡和处理。” 刘建民表示,“国资委也是要考核我们的盈利水平的,但是一旦发改委对我们提出降价要求,我们就要平衡责任和盈利。”
现在看来,对于中储粮发展全产业链大粮商的战略,国家发改委采取了默许的态度。而新建品牌和渠道,中储粮已经做好了数亿元的投入。但是至今中储粮仍无法预计新品牌实现盈利的具体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