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缺少资金追捧,豆油弱势难改

  作者: 来源: 日期:2011-12-31  
      虽然距离春节渐行渐近,但受原料供应充足、终端需求疲软、资金关注度匮乏等因素影响,豆油“雄起”之路却渐行渐远。

    与往年不同,今年豆油旺季不旺制约价格以跌为主。截至12月29日,国内四级豆油均价为8646元/吨,较9月初下降1501元/吨,降幅为14.8%。

    上游原料供应充裕

    豆油供应依赖于上游大豆供给以及下游终端消费,而上游大豆供给主要看美国和南美产量前景。虽然美国2011/2012年度大豆减产已成事实,但南美大豆产量展望基本为正面,从美国农业部12月份供需报告可以看到,2011/2012年度巴西、阿根廷大豆库存消费比分别为24.11%和44.14%,均远高于国际警戒线16%~18%水平,库存仍有较大的释放空间。随着南美大豆在全球贸易份额的逐步提升,美国大豆“一家独大”的格局有望改变。

    海关数据显示,中国今年大豆进口已经向南美市场转移。11月份,中国进口大豆569.64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246.74万吨,从南美进口305.17万吨。而1~11月份,从南美进口的数量高达2676.33万吨(其中巴西为1978.66万吨),远大于从美国进口1875.57万吨的数量。可以判断,中国买家对于南美大豆的采购兴趣相对浓厚将成为常态,即使因拉尼娜气候因素影响大豆生产,4000多万吨的南美大豆期末库存仍将为中国油脂企业提供较为充裕的上游供给。

    东北地区国产大豆购销清淡,仍处于“有价无市”的局面,政策收储缓慢,油厂停机、停收严重。商务部预测12月大豆进口量或将达612万吨,为18个月来最大月度进口,这可能与收储不力有直接关系,油厂对于进口大豆的青睐程度远高于国产大豆。加之大豆收储政策将截止到2012年4月30日,笔者认为,托市价格对于远月合约期价的支撑力度会越来越弱,豆油市场的“溢价”情况也可能受到牵连。下游终端需求疲软

    进入传统消费旺季以来,豆油终端需求始终停留在心理层面的预期上。油脂品牌商多以年底促销为主,挺价意愿偏淡,中间贸易商入市补库较为谨慎,多采取随用随买策略,难为豆油价格反弹提供支撑。

    随着进口大豆压榨利润回暖,油厂开工率或将出现好转,油脂企业也很有可能为锁定利润而增加出货,但由于贸易商接货谨慎,油脂企业无形中增添了豆油库存压力,在需求疲软的大背景下,价格维持弱势的概率很大。

    从整个中国2011/2012年度豆油市场的消费预期来看,美国农业部自10月份开始已经连续3次下调了中国豆油的国内需求数量,12月的供需报告将这一数值定格在1206万吨,相比之下,10月、11月时的预估值分别为1235万吨和1215万吨。鉴于目前旺季不旺的市场行情,预计美国农业部将会继续下调中国豆油的消费用量。

    有关机构数据显示,截至12月29日,阿根廷1月船期豆油CNF到岸价格仅比马来西亚1月船期棕榈油CNF到岸价高52美元/吨,远低于历年同期水平100~150美元/吨。豆油和棕榈油价差缩小,说明豆油终端消费市场相对疲软。

    资金“血液”较为匮乏

    CFTC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12月20日当周,投机基金在CBOT大豆市场上的多头头寸较上周减少3645手,至111979手,空头头寸较上周减少7650手,至88074手;同时,投机基金减持豆油多头头寸1261手,至63954手,增持空头头寸1824手,至81654手。虽然投机基金在CBOT大豆市场的净多头寸有增加趋势,但在豆油市场的净多头寸却已连续12周处于负值水平,表明国际投机基金对于豆油后市普遍看淡。

    国内油脂企业仍面临资金紧张的困境,规模较小的企业甚至不惜降价促销豆油,以回笼资金。虽然市场传言央行将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但鉴于物价调控压力,很可能延续到春节之后。可以看到,自12月中旬以来,豆油期货持仓量日益减少,对期价反弹缺乏支撑基础,而现货市场也以议价走货为主,成交疲软。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