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豆上市两月仍有价无市
我省新豆上市已两月有余,而市场价格始终波澜不惊。目前省内大豆收购价为每市斤2元左右,这一价格显然无法让农民和油脂加工企业达成共识。据省大豆协会测算,今年我省农民种植成本合每市斤1.68元,这意味着如果以现价出手,农民每亩大豆获利不足百元,远远低于玉米的亩均400元收益,和种植水稻更是没法相提并论。而对于油脂企业而言,加工生产成本每市斤至少1.95元,如果高于这个价格收豆,只能是开工就亏损。豆农惜售情绪严重,加之加工企业无力收购,直接导致大豆市场出现有价无市局面。
临储政策短期利多难救市
为化解农民卖豆难、有价无市的局面,今年11月末开始,国家在包括我省在内的全国大豆主产区施行大豆临时收储政策,挂牌收购价格为每市斤2元,收购期限至2012年4月30日。这也是国家连续第四年实施这一旨在保护豆农利益的举措。
市粮食局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认为,尽管国家这次是敞开收储,但收储价和当前的市场价基本一致,与农民的心理价位2.2元以上仍有一定差距。
对于这次国家出台的临时收储政策,业内人士认为从短期看有一定提振,但从长远看还远不能帮助大豆行业走出低谷。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认为,国产大豆加工企业经营困难,主要是受低价进口大豆的冲击。国家出台的临时收储政策只照顾到种植环节的利益,以后还应该出台“组合拳”,包括完善定价机制、构建稳定的市场购销体系、建立大豆产业基金等。
进军食品行业的自我救赎
在政策救市停滞不前的情况下,龙江大豆产业开始了自我“救赎”。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哈尔滨市民在各大商超、早夜市发现了一种盒装品牌豆腐,尽管每块比普通散装豆腐贵一块钱,这种由北大荒(600598,股吧)豆制品公司引入国外先进设备工艺生产的豆腐,还是以其“安全、健康”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一年多时间就生产销售了几千万块。
食品大豆也吸引了摇篮乳业、飞鹤乳业等乳制品企业,这些企业陆续推出豆奶粉等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摇篮乳业在国内首家采用脱腥工艺去除大豆中的豆腥味,同时采用了区别于同类产品的浆渣分离工艺,使产品中不含豆渣,同时去除了大豆中很多对人体不利的成分,保留了大豆中几乎全部的营养成分。哈高科(600095,股吧)等企业则在大豆蛋白领域做足了文章。
省社科院农业研究所专家认为,尽管食品大豆在大豆产业整体所占比重不大,但其发展前景不容忽视,发展空间广阔。
无“外患”竞争背后现隐忧
基于非转基因的原料特点和我国自主产业水平的提升,我省食品大豆蛋白已替代进口,并出口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值得注意的是,国产食品及大豆蛋白领域近年来得到很快发展,得益于没有“外患”转基因大豆的压力。王小语告诉记者,国家禁止转基因大豆进入食品领域,这就给国内食品大豆发展创造了比较宽松的外部环境。
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恰恰是国内食品大豆发展的最大利好。记者注意到,市场上销售的我省豆油、豆奶粉等产品,无不在包装上突出“非转基因”的身份。北大荒豆制品公司有关负责人认为,尽管我省大豆和进口转基因大豆相比,有着产量低、成本高的劣势,但“非转基因”这个金字招牌是我省大豆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品牌豆制品将获得消费者青睐。基于对市场前景的乐观,前不久该公司已向哈尔滨市政府提出申请,将豆制品纳入全市“菜篮子”工程。
相比入世后受重创的国内油脂加工业,食品大豆尚未遭遇冲击,但业内人士对食品大豆产业堆积的风险仍心存担忧。王小语告诉记者,今年我省大豆年产量约600多万吨,但大部分用于榨油,用于食品和大豆蛋白领域的不足20%。而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食品和大豆蛋白领域,业内已显现恶性竞争的苗头,蛋白产品价格一降再降,今年上半年欧盟已对我国出口大豆蛋白产品做出反倾销调查。
保留油脂加工业的战略意义
有观点认为,我国应放弃油脂加工业,将这个领域完全让给进口转基因大豆,而专注发展食品大豆。对此,王小语表示坚决反对。“放弃榨油企业意味着(食用)油和饲料都将是转基因的,安全性如何保障?一旦出现问题,谁能担得起这个责任?”
省内最大油脂加工企业九三集团的做法,或许代表了业界的一种态度。由于省内的5家油脂加工厂效益不佳,从2004年至2007年,九三集团在沿海的大连、天津、广西三地陆续上马了大豆压榨项目,以方便对进口大豆进行加工。尽管生产经营面临很大压力,但是九三集团始终没有关闭省内的油脂加工厂。按照九三集团有关人士的说法,这是企业“稳物价、保民生”的社会责任。
在省大豆协会看来,保住油脂加工业更是一个战略举措。王小语认为,中国大豆产业在入世后付出了高昂的学费代价,通过大豆现象研究国外农产品进入我国的路径,有助于我国农产品在全面放开后找到应对国外竞争的办法。“我们不能一个一个产业让给外资,而应在危机出现后寻找解决的对策,从而为中国农业产业融入国际市场找出可供借鉴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