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进口大豆抢据国内九成市场 国产大豆加速边缘化

  作者: 来源: 日期:2011-11-29  
     作为国产大豆最后的堡垒,黑龙江豆农和加工企业今年的日子更加艰难。近日,美盘大豆走弱,对于成交冷清的国产豆市场又添利空消息。

    昨日,记者获悉,今年全国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下滑13%和11%左右,产量的下降并未带来价格的上涨和收购热潮,在进口大豆的冲击下,市场反而一片凋零。

    有业内人士慨叹,大豆颓势难以扭转,今年的状况意味着明年大豆的种植面和产量进一步萎缩。

    市场消息流传,国产大豆收储政策月底将正式出台,收购价在2元或者2 .02元/斤左右。尽管相比去年,收储价格出现明显上涨,但是分析人士指出,国储政策对于大豆价格走势提振有限。

    大豆疲弱政策提振预期不高

    “国家大豆临时收储的价格更大可能是2元一斤,不过这对于市场各环节影响有限”。昨日,中华油脂网信息主编郭清保说。

    10月、11月是国产大豆交易旺季。然而目前旺季不旺,有价无市。“往年这个时候会有大批经纪人前来收购,至少本地压榨加工厂也会开秤收购,今年则全无消息。”一位豆农告诉记者,由于种植成本增加,低于2.1元一斤的价格都会亏本。

    而另一方面,收购的另一方压榨企业也是苦水连连。“我们一年也就开工几个月。”黑龙江哈尔滨一加工厂负责人表示,国产大豆出油率低于进口转基因大豆,加上成本优势,很多油脂压榨企业出于利润考虑更多地选用进口大豆。另一方面,由于南方进口豆加工企业的豆油和豆粕北上,包括黑龙江等地市场也不会出现供不应求局面。“这些产品挤占了当地的市场空间,而我们想加工也毫无利润。”再加上,种植成本的上升和国储收购价格的支撑,农民不愿意降价销售大豆。种种原因之下,粮油加工企业开工热情不高,近几年,国产大豆加工企业普遍开工率低,农民则依靠国储撑价卖豆。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表示,黑龙江省内大、中油脂加工企业有37家,大豆处境艰难,定价权丧失和市场被边缘化。

    目前,市场消息流传每年10月份出台的大豆临储政策月底将正式出台,收购价版本一是2元一斤,版本二是2 .02元/斤,不管如何,较2008年以来的1.9元/斤有所提高。

    不过对此,郭清保表示不甚乐观。其分析,对于农民而言,由于玉米价格持续上涨,玉米、大豆种植效益对比明显。特别是今年大豆销路不畅,而玉米供不应求,农民会更倾向于改种玉米。而对于加工企业而言,美盘大豆价格近期下滑,进口大豆价格成本优势更趋明显,企业不会乐于入市收购国产大豆。

    据悉,目前港口大豆分销价格稳定在3900-4200元/吨左右,东北大豆市场价格在2元一斤左右,即4000元/吨。

    国产大豆是否该坚守油脂市场?

    郭清保表示,今年黑龙江和全国的大豆种植面积分别下滑21%和13%,产量分别下滑19%和11%。今年的购销局面意味着明年大豆种植继续收缩的可能性很大。今年两会亦有不少委员代表提出议案保护国产非转基因大豆,提出建立非转基因保护区,加强政策扶植等议案。

    去年国产大豆产量约为1500万吨,同比出现下滑,而全年合计进口大豆5480万吨,同比增长28.8%。而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已累计进口4152万吨,累计金额同比上涨22.7%。

    前10月累计进口数量下降与此前国内实行的食用油物价调控等措施不无关系。国内一大型粮油企业甚至向记者预估,中国进口大豆终将达到7000万吨,这意味着中国对于进口大豆的依赖不仅是七八成,而是将达到九成。

    王小语担忧地表示,作为世界大豆原产地黑龙江,大豆市场一直处于被边缘化境地,很多企业面临破产风险。王小语此前一直希望国家政策能够给予当地企业更多支持。

    国产大豆的颓势连续多年,在长期“救市”呼声之下,业内也尚未找到治本妙方。

    郭清保称,进口大豆冲击太大,国产大豆已无话语权。“建议考虑补贴给食品加工企业,在油脂领域,市场无法体会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的差异性,而在蛋白食品市场,非转基因大豆的优势明显。”其表示,此前日韩多半从中国进口非转基因大豆,但近两年来部分转向美国,国产大豆应该深耕蛋白食品等方向。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