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现货方面,9月开始的欧债危机打破国内油脂现货反弹节奏,11月中下旬国内油脂“两节”消费再度升温,但考虑到外围市场系统性风险仍未完全消散,国内植物油经销商提价信心明显不足。目前国内油脂期、现货价格延续弱势盘整,油脂贸易中间环节观望情绪占据主导,油脂现货市场整体呈现旺季不旺特点。
外围市场主导商品期价
上周开始的意大利事件导致欧债危机影响扩散,目前外围市场对商品期价的影响占据主导。国际原油高位震荡、油脂市场缺乏基本面实质利多支持,市场表现弱势延续。
最新消息显示,德国和法国对欧洲中央银行在解决债务问题的角色上意见分歧,各执一词。德国总理默克尔再次警告市场不要对欧元区领导人抱有太大希望,而英国首相卡梅伦同一天则呼吁欧洲领导人“果断决策”,保卫欧元。欧盟内部在解决债务问题上意见不一致,导致市场谨慎操作。
基本面方面,美豆出口需求仍未明显恢复,南美天气状况良好,美豆上涨乏力拖累美豆油走势。上周美豆价格跌破1200美分/蒲式耳后吸引中国买盘入市采购,但分析师预计,本年度中国采购美豆数量同比仍减少200余万吨,后期能否继续采购仍需关注。
另外,南美天气保持良好、播种顺利也难以为美豆提供利多支持。截至目前,巴西大豆已播种完成预期创纪录产量7550万吨的58%,快于去年同期和五年平均的56%.阿根廷大豆播种完成37%,较上周提高13%,同比落后2%.
棕榈油市场外强内弱
11月上中旬,马盘棕榈油因减产忧虑、库存数据利多,期价向上突破3200令吉/吨关口。然而,在经历投机多头获利回吐后,本周马盘棕榈油多头拉高意愿明显下降。与国际棕榈油市场的乐观情绪相比,国内港口棕榈油高库存压力一直挥之不去,受此影响,棕榈油市场外强内弱格局延续。
船运调查机构ITS表示,马来西亚11月份前20天出口棕榈油104万吨,比上月同期增长0.4%;10月份马来西亚棕榈油月度出口量达到184万吨,预计11月全月棕榈油出口有望继续增长。
此前分析机构预计,未来3~4个月国际棕榈油产量将进入低产期,在产量下降、出口增加的此消彼长作用下,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也有望继续下滑。受此乐观预期提振,进入11月份以来,BMD棕榈油期价持续强劲上扬,其基准1月合约从11月初的2923令吉/吨一度上涨至最高3275令吉/吨,而马盘棕榈油FOB报价目前也报在1095美元/吨。
按照目前FOB报价折算,国内24度精炼棕榈油进口成本高达9018元/吨,相比之下,国内棕榈油现货价格仅仅维持在7867元/吨,两者价差倒挂近1151元/吨。同时,考虑到冬季棕榈油勾兑比例下降,在周边油脂现货价格弱势震荡的影响下,国内港口棕榈油成交也难现乐观。
进入10月后,国内港口棕榈油库存一直维持在50万吨以上水平,较去年同期高25万吨。国内棕榈油库存供应充足,现货成交较为清淡。
进口菜油低价冲击
菜油在国内油脂品种中价格表现最为坚挺,然而,在近期加拿大低价菜籽、菜油冲击下,国产菜籽价格受到极大的冲击,预计进口菜籽的低价冲击将继续在油脂市场中蔓延。
目前,国内菜油价格集中面临进口菜籽和菜油的冲击。我国四川地区四级菜油市场集中报价为10300元/吨,
新菜油高报到10600~10700元/吨,议价走货,成交清淡。与国产菜油价格居高不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进口菜油报价仅为9800元/吨,进口菜油与国产菜油的价差高达800~1000元/吨。
国内油厂压榨利润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进口菜籽压榨利润可观,而国产菜籽压榨亏损现状仍未改变。入冬以来,进口菜籽压榨的菜油,流入我国西南和中南这些菜油主产区和主销区,其低廉的价格、丰厚的利润,刺激国内油厂纷纷换用进口菜籽榨油,这直接导致国内新菜籽榨油需求难以有效扩大,同时,低价进口菜油也将直接冲击国内以玉米油、花生油为主的高价油脂市场。
市场预计在高利润刺激下,我国四季度菜籽进口量将超过60万吨,为去年同期进口量的2倍之多,若进口菜籽继续放量,预计其将对国内豆油、棕榈油等其他油脂现货市场价格造成集中的冲击。
整体来看,当前影响商品市场的主要因素仍是欧债问题,国内外油脂市场在缺乏基本面实质利多支持的情况下,短期仍需规避系统风险带来的价格调整风险,建议油脂现货贸易商谨慎采购,随行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