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三大预期支撑油脂上行

  作者: 来源: 日期:2011-11-22  
     近来豆油期价每次被动下探9000均被快速拉起,表明市场做多力量正在逐渐积聚。同时,棕榈油豆油比价效应也将指引豆油期货走强。

    市场预期是影响价格变化的直接因素之一。近期外围市场仍存在压力,对商品市场不断形成脉冲式冲击。但相对而言油脂市场已经开始展现抗跌特性。连续低开高走表明市场对被动下行价格的不认同。笔者认为,三大看涨预期将导致油脂延续阶段性上涨行情。

     “中国需求”预期

    近年来,中国人口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正在逐步改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植物油消费也逐年提高。数据表明,2010年以来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植物油年购买量达到10公斤以上,虽说由于消费习惯和购买力不均导致距西方国家还有差距,但事实上中国人对油脂的消费量正在逐年提升。这也可从中国近年来的大豆进口量得到证明。中国大豆进口从2000年以来均维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长,2009年以来已经跃升至5000万吨以上,对国际大豆的依存度超过80%。据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最新预测数据,2011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将达到5600万吨,继续刷新历史新高。

    2011年前3个季度,中国累积进口大豆3770万吨,同比下滑6.1%。进口下滑的原因是前期港口大豆库存一直维持在650万吨以上的较高水平。10份以来,中国贸易商对美豆的进口一度趋于低迷。但从11月中旬开始,油脂季节性消费预期的临近导致进口数据开始回暖。结合年度进口总量的预期同比增长的预期分析,今年最后两个月的大豆进口量有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

    收储“政策价”预期

    15日盘中,大连大豆合约出现了阶段性快速拉升行情——市场传言国家临时储备收购指导价格为2.04元/斤,并加50元/吨的收购费。对应的现货底部为4090元/吨。虽说后来并未得到官方证实,但从市场对利多的积极反映来看,随着时间窗口的开启,市场对“政策价”的预期越发的强烈。尤其是今年随着国际市场的下跌,东北现货大豆购销十分缓慢。农民抱有一种“亏本不卖”的心理,现货商的购销热度也不够。11月中旬也正值临时储备开启的时间之窗,市场买多心理一触即发。

    “季节性行情”预期

    每年的第四季度,是植物油尤其是豆油传统的消费旺季。由于气温下降,人们对高热量食品的需求增加。加之新年、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临近,补库需求会比较明显。另外,由于北方气温剧烈下降,导致24度棕榈油的替代效用下降,豆油受以上原因提振,消费会有很大的改观。统计结果也显示,油脂类商品在第四季度和第一季度以上涨为主。今年市场的这种预期也十分的强烈。首先是第四季度上半段受宏观环境压制,豆油价格一直在9000—9500之间振荡,外围利空因素对行情产生了脉冲式的冲击。但近来在外围局势稍微缓和的情况下,油脂类商品会在需求指引下企稳趋强。其次值得注意的是马来西亚棕榈油近期由于产量增速预计放缓,已经先行脱离振荡区间展开上扬,短期趋势较为明显。这从比价效应上提振国内油脂价格共振上行。

    结合上述三大市场预期分析,豆油主力合约价格基本上围绕9250中枢波动。但值得关注的是马来西亚棕榈油和国内棕榈油期货都已经突破盘整区间开始上扬,比价将指引豆油期货走强。同时值得关注的是,近来豆油价格每次被动下探9000均被快速拉升,表明市场对该价格不认同,连续的低开高走也证明做多力量正在逐渐积聚。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