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彬
从大豆、食用油,再到小麦、大米,外资粮油巨头一步步渗透中国粮食市场;从产业链条上看,由单一的销售环节,如今外资已渗透到整个产业链条——从育种、收购、加工、储存、销售、物流、股市乃至期货。
外资对中国粮食产业的大举渗透已经对中国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
近日,中储粮油脂公司与京粮集团正式签约合建油脂加工厂项目。双方共同出资15亿元,在天津建设大型油脂加工厂和储备库。
对于中储粮(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与京粮的合作,业内普遍认为,这是国企向外资发起的挑战,借此稳定食用油市场价格、维护粮食安全。
不过,与外资粮油巨头相比,国内粮食企业的产业化、集约化程度还远远不够,还没有真正的大企业能与之抗衡,维护粮食安全依然任重道远。
粮食安全警钟敲响
从产能上看,外资和中资企业基本打个平手,但外资粮商的优势在于掌控从种子、化肥、加工、存储等各个环节,以掌握整个产业链。
事实上,早在2009年年初,海关总署统计司就曾对粮食安全发出过预警。
预警报告中指出,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在加强。丰益国际斥巨资进驻东北,企图垄断国内非转基因大豆的市场。海关总署认为,这是当前我国在粮食生产和出口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外资进入中国粮食市场很有计划性,从东北开始,先是将大豆等不太引人关注的食用油控制在自己手中,通过收购或参股国内大型粮油企业,逐步垄断中国大豆80%的进口权,借助植物油的销售渠道进入粮食消费市场,之后再逐渐渗透至小麦、大米等。”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告诉本报记者。
中纺集团今年4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在国内油脂油料加工行业,以ADM、嘉吉、邦吉、路易达孚、莱宝及益海嘉里为代表的外资企业油脂油料压榨产能为9.37万吨/天,占到国内市场份额47.2%;以中粮集团、中纺集团为代表的国有企业油脂油料压榨总体产能为8.5万吨/天,占总压榨产能的42.9%;剩下为多个民营企业分得,日压榨产能1.96万吨,约占9.9%市场份额。
“从产能上看,外资和中资企业基本打个平手,但外资粮商的优势在于掌控从种子、化肥、加工、存储等各个环节,以掌握整个产业链。”王小语说,外商之所以青睐中国市场,看中的正是国内庞大的粮食生产和消费能力。他们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争夺中国市场的定价权。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也认为,跨国粮商的目的是通过跨国战略谋求高额利润,他们通过影响世界粮食价格和粮食生产的结构来达到这个目的。
“中国对粮食需求大,跨国公司一旦进入中国粮食市场,就会加大中国粮食市场的波动,同时影响到国内的粮食安全。”李国祥说。
中储粮的图谋
区域性的强强联合有利于内资企业在小范围内取得市场优势,但从我国整个市场来看,国内油脂企业和四大跨国粮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中储粮成立于2000年,其定位是“国家调控粮食市场的重要载体”,俗称“大粮仓”,也就是以其掌握的充足粮食储备来稳定国内粮价。
不过,中储粮对自身的定位,并不仅仅是一家“政策性粮油储备企业”,而是向“粮食经营企业”转型。
2008年初,中储粮转型已初见端倪。当时,其两大主要经营性业务是,大米加工业务和油脂加工业务。而到2008年年底,中储粮从事粮油加工业务的企业共有53家,涉及大米、面粉、食品、玉米、油脂等业务。
此后,中储粮在各个领域奋起直追,从上游种子、谷物贸易、粮油加工到食品生产不断布局。
按照中储粮油脂公司的构想和规划,到2012年,油脂公司油料仓储能力将达到280万吨,油脂仓储能力160万吨,油料压榨能力将超过600万吨,油脂精炼能力超过200万吨,罐装能力70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达到10%-12%。配合较大的油脂油料储备资源,中储粮总公司将具有一定的油脂市场话语权。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中储粮和京粮的合作可谓强强联合。负责中央储备粮油经营管理的中储粮自然具有很多先天性的优势,包括储备资金、仓储的成本和经营性成本。而京粮则有现成的火鸟、绿宝等食用油品牌。
“区域性的强强联合有利于内资企业在小范围内取得市场优势,但从我国整个市场来看,国内油脂企业和四大跨国粮商(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中华油脂网分析师郭清保分析认为。
全产业链战略或为突破口
如果未来有五六家像中粮这样的中国企业壮大起来,在国内外进行布局、竞争,那么中国粮食安全产业层面的问题就基本解决了。
如果中储粮的目标能顺利实施,中储粮也将变身为类似中粮集团那样在粮食领域的全产业链企业集团。
业内专家认为,从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看,粮油食品产业发展水平提升,必然趋势是出现涵盖农业服务、收储、物流、贸易、加工、食品和营销的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从根本上提升粮油食品安全水平。大型粮油企业通过扮演服务者、收购者、生产组织者甚至生产者角色,将产业链末端的消费需求反馈到产业链的起点,链接千家万户小农户和千变万化大市场。
“全产业链的大型企业集团通过链接市场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将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重要的杠杆作用。”郭清保认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粮食行业发展的趋势是,从田间到餐桌的粮食全产业链模式,正在向两端延伸和拓展。向上延伸即掌控粮源;向下拓展即终端市场和销售网络。
“首先是粮食经营集中化趋势增强。行业洗牌重组加快,出现了购销流通集中化;其次是粮食经营资本化趋势增强。主要表现为工商资本、大企业从粮食贸易扩展到国内收储、加工领域;三是粮食经营产业化趋势增强。”程国强说。
“只有彻底改变产业链各环节小而散面貌,全面提升中国粮油食品产业发展水平才是迎接挑战的根本之道。”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认为,中国需要更多大企业成长起来,如区域性粮食龙头企业、区域性粮食集团等,如果未来有五六家像中粮这样的中国企业壮大起来,在国内外进行布局、竞争,那么中国粮食安全产业层面的问题就基本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