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油脂维持区间震荡格局

  作者: 来源: 日期:2011-10-19  
     一、行情回顾

    (一)全球农产品市场回顾

    9月份CBOT豆类市场在标普下调美国债务评级引发了市场对于主权债务危机的担忧,市场避险情绪急速升温和美国天气条件的改善的情况下,美豆期价上攻1400受阻后大幅滑落,在8月9日快速杀跌至1250美分一带。欧债危机使市场信心完全崩溃,而国内的油脂板块跟随外盘凌厉下跌,外强内弱格局延续,国内油脂板块豆油,菜油还是没有回补前期的跳空缺口。棕榈油期价受到基本面的偏空压制较为疲弱。

    二、影响因素

    (一)美国农业部9月豆油供需平衡表分析

    9月美国农业部发布的供需报告预测。预测美国11/12年度油籽为9240万吨,较上月预测增加70万吨。大豆产量上调部分地抵消了花生和棉籽产量的下调。亩产上调提振美国11/12年度大豆产量预测上调至30.85亿蒲式耳,较上月预测增加2900万蒲式耳。预测美豆库存为1.65亿蒲式耳,较上月预测增加1000万蒲式耳。供应量增加仅部分地被出口量增加所抵消。11/12年度其它调整包括豆油食用需求量下调,这反映出菜籽油和棕榈油需求量增加、用于生物柴油生产的豆油需求量增加以及10/11年度食用需求的减少。

    美国10/11年度大豆压榨量上调500万蒲式耳,达到16.5亿蒲式耳,反映出7月份压榨量高于预期的状况。大豆出口量未做调整,年终库存量预计为2.25亿蒲式耳,较上月预测减少500万蒲式耳。10/11年度其它调整包括豆油用于生物柴油的需求量增加而食用量下调。根据美国统计局数据,美国7月份用于生物柴油生产的豆油需求量达创纪录水平。预测豆油库存量为28.4亿磅,略高于上月预测。

    美国11/12年度大豆和豆类产品价格预测均上调。玉米上涨提振美豆季节平均价格达到12.65-14.65美元/蒲式耳,上下限各上调15美分。预测豆粕价格为360-390美元/短吨,上下限各上调5美元。

    (二)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发布中国食用油供求平衡分析

    2010/11年度,我国食用植物油生产量预计为2035万吨,较上年度增加3万吨;进口量预计为841万吨,较上年度增加 35万吨。该年度食用植物油食用消费量预计为251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200万吨;工业及其他消费量预计为245万吨,较上年度增加17万吨。年度食用油节余量预计为104万吨。

    2011/12年度,我国食用植物油生产量预计为2154万吨,较上年度增加120万吨;进口量预计为866万吨,较上年度增加 25万吨。该年度食用植物油食用消费量预计为2725万吨,较上年度增加215万吨;工业及其他消费量预计为27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25万吨。年度食用油节余量预计为13万吨。

    2010/11年度,我国蛋白粕生产量预计为5933万吨,较上年度增加227万吨;进口量预计为19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123 万吨。该年度蛋白粕饲用消费量为565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510万吨,增幅为9.9%;出口量预计为58万吨,较上年度减少95万吨;年度蛋白粕节余量预计为192万吨。

    2011/12年度,我国蛋白粕生产量预计为6319万吨,较上年度增加386万吨;进口量预计为184万吨,较上年度减少6万吨。该年度蛋白粕饲用消费量为6165万吨,较上年度增加515万吨,增幅为9.1%;出口量预计为107万吨,较上年度增加49万吨;年度蛋白粕供需缺口预计为21万吨。

    (三)美国普查局报告数据分析

    据估计美国8月大豆压榨量为1.188亿蒲式耳,7月为1.2295亿蒲式耳。8月的数据略低于分析师预估的1.198亿蒲式耳。全国油籽加工商协会报告称,美国豆油库存为23.13亿磅,低于市场预期的24-24.8亿磅

    美国统计局(U.S. Census Bureau)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8月大豆压榨量为1.2658亿蒲式耳,上年同期为1.2936亿。8月豆粕库存为422,952短吨,8月豆油库存为31.25293亿磅。

    (四)CFTC持仓情况:基金离场观望,商品走势扑朔迷离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公布的最新持仓报告显示,基金离场观望迹象较为明显,多头头寸全部减少,其中,大豆、豆粕、玉米净多头寸减少非常显著。

    截至9月20日当周,CFTC大豆期货与期权持仓净多比上周下降44143手,净多/总持仓也由19.23%回落至14.37%。

    截至9月20日当周,豆油期货净多持仓减少10983手,净多/总持仓的比例也从13.09%下降到9.73%。。

    (五)我国大豆进口量减少,油脂消费不确定

    商务部发布大宗农产品进口信息发布(油脂油料)公告,将9月份中国进口大豆预报到港量上调至430.93万吨,明显高于早先预估的321.28万吨。商务部进一步指出,8月下半月新签进口大豆合同398.66万吨,9月上半月预报到港量是201.44万吨。

    中国8月进口大豆451万吨,较上月的535万吨下降15.7%。国内大豆港口库存处于650万吨之上,而且有小幅上升的态势;大豆可以较快时间内转化成油粕,因此继续使得豆类整体承压。

    三、后市展望

    基本面上来看,全球大豆由供需平衡向趋紧转变,美豆库存处低位,下游养殖行业下半年仍有趋涨空间,下半年豆粕亦具季节性上涨的内在驱动力,再加上成本及油厂挺价支撑,连粕下半年趋势性上行可期 。

    从供需格局来看,9月USDA公布的月度报告数据缓解市场对大豆供应偏紧的预期,美豆产量恢复性上调,消费并没有出现太大的调整,2011/12市场年度供需格局略微缓解,但市场对油脂油料作物供应偏紧的格局保持良好的预期。

    近期以来,影响农产品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已经不是大豆、油脂的供需面,而是宏观经济形势。根据本公司宏观研究小组的观点,虽然面临较大的下行风险,但目前全球经济基本面依然整体向好,全球经济并未陷入衰退。欧债危机仍远未结束,还将继续蔓延和演变,但在EFSF获得通过的背景下,欧债危机向着主权债务有序重组方向转变。国内物价进入下行通道,紧缩货币政策方向不变,但继续强化的可能性下降。

    基于宏观研究组对宏观经济,全球金融市场走势较为乐观的预期,结合农产品相对较好的基本面,我们对第四季度的价格走势做如下判断:

    总体而言,油脂自身基本面尚无足够的大幅上行动力,后市走向仍需要重点关注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鉴于后期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仍较大,预计四季度油脂期价保持区间震荡的可能性较大。具体波动区间预测如下表2。

    操作上,投资者轻仓短多为宜,主要关注欧洲债务危机、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金融市场的负面冲击,以及北半球大豆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