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豆类短期回调提供买入良机

  作者: 来源: 日期:2011-09-14  
     9月12日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月度供需报告上调了美豆的单产预测以及期末库存,使得市场对于单产的炒作暂时告一段落。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的态势也对行情形成共振效应,使得豆价再次下挫。笔者认为,由于近期宏观面引发的恐慌情绪以及前期对于单产的过度炒作,豆类品种将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调,但供需偏紧的格局并未根本改变,四季度豆类上涨趋势仍将延续。

    USDA报告短期利空大豆

    八月上旬因美国信用危机,市场遭遇恐慌性抛盘,豆类品种也出现一定跌幅,但相对其他商品仍较为强势,维持在前期振荡区间。后因天气因素单产预期遭到持续下调,市场重燃对于豆类品种的做多热情,CBOT豆类三品种持续上升并突破前期高点,其中大豆强势突破1400美分关口后因为宏观局势的再度恶化维持振荡至今。

    自2011年3月31日美国农业部公布本年度种植面积预测报告以来,关于美豆减产的预期一直都是市场炒作的焦点。6—8月份期间,因天气原因,市场普遍认为美豆单产将下降。期间的美农业部报告以及各分析机构所公布的单产预期数据,更是极大地刺激了市场的做多热情。根据美国农业部报告预测的单产计算,6、7月份的2011/2012年美豆库存消费比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而8月份由于宏观面疲软导致消费预期减少,使得库存消费比有小幅回升,但整体产量预期仍维持历史低位,市场对于美豆的供应紧张一直较为担忧。

    9月12日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最新月度供需报告显示,因8月份天气好转,美豆单产预期增至41.8蒲式耳/英亩,高于上个月预测值以及市场的预测区间;同时出口也被调高1500万蒲,最终期末库存则增加1000万蒲,调高至1.65亿蒲。从报告的内容来看,美国农业部数据对于大豆短期有一定的利空影响,但即使单产增至41.8蒲式耳/英亩,长期供应偏紧的基本面格局仍然不能得到有效缓解。还应注意的是因后期持续的天气不确定性,该预期是否能够实现仍然未知。同时出口预期的调高,预示着8月份报告中反映的疲软的消费端将在后期逐步好转,第四季度到来时,前期被压抑的需求将会逐步爆发。近期有消息称,中国将在10—12月份预备装船1600万吨大豆,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此推断。因此,就基本面而言,回调仅仅是市场短期行为,美豆长期向好趋势不变。

    宏观面是市场走势的主导因素

    宏观局势的变动,对大宗商品整体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当前市场走势可谓跌宕起伏。8月份在美豆减产预期被市场逐步消化的过程之中,宏观面因素所导致的市场恐慌,也造成了豆类三品种的一波急速杀跌行情。在当前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美国经济复苏进度放缓、中国等新兴国家高通胀的宏观大背景之下,一旦市场宏观面出现新的问题,市场避险情绪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将成为了影响美豆的最主要因素。

    当前宏观面主要焦点为希腊债务重组的谈判问题、意大利国债到期、美国就业前景问题、欧洲银行危机等,这些事件的接连爆发使市场避险情绪高涨,而瑞士央行将瑞郎与欧元强行挂钩也加剧了宏观市场的动荡。在9月末即将举行的美联储议息会议中,美联储对于是否推出QE3的表态,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短期宏观面的走势。

    从短期来看,近期的下跌已经使得避险情绪有所释放,如若宏观面好转,配合美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豆类三品种将延续前期的上涨行情,当前的回调或将成为良好的买入时机。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