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不利,市场担忧美豆减产
USDA近期公布8月份作物供需报告,预计2011/2012年度美豆总产量为30.56亿蒲式耳,较7月份的预期低1.69亿蒲式耳,较上年同期低2.73亿蒲式耳;同时将该年度美豆期末库存调低至1.55亿蒲式耳。美国中部天气令人担忧,高温和干旱可能会持续到9月5日。飓风艾琳到达卡罗来纳州后继续北上,给美国东北部带来洪水和劲风,过境中西部时将导致高温干旱,不利于农作物生长。8月下旬后,美国中西部地区新季大豆的生长压力有所缓解,但目前美豆正处于结荚期,美豆优良率处于历史同期中等偏下水平,虽然不允许市场对本年度产量持乐观心态,但要获得作物减产的考证尚需时日,加上当前美豆出口需求较轻,因而美豆基本面仍然缺乏新利多动能来刺激市场买盘。
美豆销售放缓,中国需求相对减弱
USDA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8月25日当周,美豆出口销售量较之前一周减少约10%,因来自南美供应商的竞争打压美豆需求。虽然出口销售数据落在了贸易预估区间之内,但是美国新作大豆销售进度落后于去年。而且从美豆单周出口数据来看,近几周以来,中国进口美豆无论是本年度还是新年度,均呈现一定的下降态势。
随着9月份新豆上市步伐临近,国际买家的目光也随之转移。从进口成本来看,由于美豆不断攀升,进口美豆成本已达到金融危机后的最高点。高昂的进口价格必将抑制部分需求,近期的进口数据中已有所表现:从巴西这个大豆出口大国的数据来看,不仅产量减少,并且压榨量较上年同期也有所减少;来自全球最大的豆油和豆粕供应国,亦是全球第三大大豆出口国阿根廷的最新数据显示,阿根廷7月份大豆压榨量较上年同期减少了9.4%,至320万吨。
人民币升值利多于大豆融资
2010年10月份开始日益收紧的信贷环境使得更多的贸易商甚至地产商通过进口铜等大宗商品来突破银行信贷的限制,即利用信用证融资。进入2011年由于资金紧张,信用证融资操作已经蔓延到大豆、铁矿石、氧化铝等其他大宗商品。信用证的获取目前远比向银行贷款容易,并且成本相对较低。进口企业只需支付少量保证金,在完成一次融资之后,可以继续向银行申请信用证,以较小的成本来保证企业拥有充裕现金流。由于大豆贸易利用美元结算,而进口大豆有长达一个月的船期,如此一来,一个月之后已经升值的人民币就可为进口商带来稳定的收益。正因为此,不少企业加大融资大豆的力度。据不完全统计,信用证融资大豆约占今年进口大豆总量的10—15%。目前港口大豆库存保持在700万吨左右,也就意味着其中有10—15%并非是由实际需求导致的备库。
综合来看,美豆的技术性突破将会给市场带来短期提振,但如果后期天气未有明显恶化,在需求放缓和库存加大的抑制下,国内大豆市场较难大幅度上涨。 (作者单位:平安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