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仓存不下,有些只能露天存放
绕过高耸的大豆仓库,是一片露天货场,邻近的4号泊位主要卸载造纸用木片和酿酒用木薯两大品种,但现在大部分货场已经被蓝色篷布包裹的货物占领。“凡是蓝篷布盖着的都是大豆。”货场旁负责修补篷布的工人张传迎告诉记者,这些露天堆放的大豆都是上周卸的,因为筒仓都已经满了,所以直接卸在了货场上,又赶上下大雨,来不及遮盖,有些豆子已经发了霉。
走进烈日下的货场,一股股的霉臭味扑面而来。记者看到,在一些遮盖不严的地方,露出的大豆已经发黑发霉。
大连商品交易所黄大豆2号指定交割仓库、日照港石臼港区联系人汉迎军告诉记者,目前石臼港区的大豆库存已经达到29万吨,新豆还在源源不断的卸下,另外锚地里还有三艘巨轮正等待卸货,共载有19万吨的大豆。
记者数了数,在5号专用泊位外,共有24个5000吨级水泥筒仓、12个万吨级铁制筒仓,总储存能力为24万吨,主要储存大豆等散粮。29万吨的实际压港量已经超过了港口的粮仓存储量,因而也就出现了露天堆放的情况。
豆价跌了,
来拉货的就少了
6月9日一上午,记者在粮仓期间,不断有大货车前来运走大豆,但与几十万吨的库存量相比,这些车辆仍是杯水车薪。对运输车辆的减少,负责货场篷布租赁和修补的工人张传迎有着更直观的感受。
“四五月份是最冷淡的,有时候一天都租不出一张篷布,这两天明显好多了,昨晚上刚刚装了50个车皮,一下子租出去50多张。”就在张传迎的库房西几百米外,一列满载大豆的火车正整装待发,包扎篷布上印有“中粮艾地盟粮油工业(菏泽)有限公司”字样。
“都是因为大豆行情不好。”他认为,之所以来拉货的车少了,是因为大豆价格跌了,“大豆行情最好的是2009年到2010年10月份,大豆到港价3200元/吨,而国内售价高达6000元/吨,当时港口根本存不住货,江苏、河南的车特别多。”张传迎透露,今年价格就不行了,到港价3000多元/吨,售价却不高,“今年,江苏牌照的车减少的最多,几乎看不到了,其次是河南的。”
虽同是大豆压港,但日照港与大连、天津等地情况并不完全一致。
油企忙消化,
还是来不及
在全国最大的粮食码头大连北良港,目前大豆的库存量高达50多万吨,比去年同期高出一倍。大豆加工企业宁愿缴纳0.6元/吨的滞期费,也要把已过免存期的进口大豆存放在港口,大豆压港、仓库爆满,通往大型企业的大豆传送带都已停运一个多月。
但在日照港,记者看到,通往港区西侧新良、邦基三维、中纺三大油厂的传送带片刻不息。记者先后走访了三大油厂,除了刚刚投产的中纺暂时停产外,其他两家油厂都是正常开工,公司门口运油、运豆粕的车辆进进出出。
卓创资讯大豆、豆粕行业分析师信玉民道出了其中缘由,“虽然同是大豆进口港,日照有4家日加工量在2000吨以上的油厂,青岛有2家,烟台有2家,但大连只有九三粮油和日清粮油两家,本地消化能力远不及山东。”
在大豆压港现象背后,是国内食用油市场的躁动,政府的限价令和企业的涨价冲动轮番上演;是国内豆粕市场的熊市,作为主要饲料,受生猪存栏量锐减的影响,豆粕价格持续下跌;是各级储备粮库周期性清库的巧合,大量低价库存豆进入市场,对进口新豆的冲击不可小觑。
谁曾想到,当“猪周期”遇到“油它去”,高价猪肉竟能影响到大豆市场,进而助涨厨房里的豆油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