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粮食危机的恐慌在今年上半年并未消散,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接连指出,如不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粮食短缺将持续恶化并最终导致全球粮食危机。
今年上半年,受到国际市场和国内主产区两方面因素影响,玉米、小麦价格均呈现价格的持续上涨趋势,大豆价格则出现了冲高后的回调。
灾害推高小麦价格
今年上半年,国内小麦价格呈攀高趋势,国家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成为重要的推动因素。
去年10月份,国家公布2011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2011年生产的白小麦(三等,下同)、红小麦和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95元、93元和93元,比2010年分别提高了5元、7元和7元。
国内小麦主产区自然灾害频发,产量直接受到影响。截至今年2月15日,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04亿亩,重旱3033万亩,干枯421万亩。
与此同时,面粉加工企业库存不足,亟需补充原料,扩大小麦需求,加剧国内小麦供需矛盾。
不过,渣打银行在当时公布的报告中指出,2月份,中国小麦的期末库存为6000万吨,库存对用量与为55%,明显高于全球26.8%的库存对用量比。因此,即便旱情对今年小麦产量有所影响,中国也有足够的库存来应对。
5月,南方旱情又有进一步发展。截至5月4日,南方各省农作物受旱面积达到546万亩,小麦产量再度受到威胁。
此外,生产成本、人力成本的上涨也推高了小麦价格。
根据湖北省襄阳市粮食局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小麦平均单产381.67公斤/亩,每亩平均成本439.1元,亩平均纯收益271.7元;2011年小麦平均单产384.27公斤/亩,每亩平均成本465.5元,亩平均纯收益259.05元,收益同比下降4.6%。收益的降低使得农户不得不将希望寄于提高小麦售价。
玉米价格持续上涨
淮北地区,玉米收购价格从今年1月时的每市斤1元上涨至1.2元,涨幅达两成。截至目前,东北等主要玉米产区,玉米价格已上涨约15%,而山东及广东等消费大省的价格则已上涨了20%左右。
今年1月中旬前后,为配合中储粮在东北地区的玉米收储任务,吉林省内的玉米深加工企业陆续停收。春节前,多数深加工企业的玉米库存仅能维持2~3个月的需求,玉米深加工企业库存吃紧。
春节期间,港口玉米库存有所消耗,北方港口玉米到货成本逐渐增长,吉林一等玉米到港成本2050元~2100元/吨,贸易商平仓报价2100元~2150元/吨。广东港口15%以内水分新玉米成交价在2200元/吨,自提价2220元~2230元/吨,较节前上涨40元~50元/吨。
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郑宇洁表示,由于今年中储粮在东北地区玉米收储价格偏低,加上今年东北农民惜售心理较重,导致收购数量不佳,而一些养殖户、饲料企业和深加工企业则开始加大力度收购贸易商手中的粮源,从而推高了玉米价格。
此外,生猪价格持续上涨,也刺激了饲料玉米需求。郑宇洁分析认为,高达300元~500元/头的生猪养殖盈利,对仔猪补栏形成有效推动,加大了玉米的需求量。
渣打银行今年2月发布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玉米库存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同期的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中国2010/11年度玉米库存对用量比为37%,这个比率远低于从1993到2003年93%的平均水平。当时,渣打银行曾预测,中国将大量进口玉米。
6月22日,美国谷物理事会(USGC)称,中国今年已经采购了约125万吨玉米且预期将采购2011/12年度新作玉米来满足其2011年大多数进口需求。该理事会称,中国2011年将进口500万吨玉米。
大豆价格冲高回调
与小麦、玉米不同,今年上半年大豆价格从今年春节期间的高位开始逐渐回调。
据国元海勤期货分析师姜兴春介绍,随着2月底国内油料消费旺季的到来,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国内国际通胀预期强烈,大豆价格处于季节性高位。
第二季度,国内大豆由于资金链偏紧等因素影响,行业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需求量逐渐转向正常,价格开始回调。
郑宇洁表示,国内库存充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利空大豆价格。今年前5个月,中国大豆总进口量下滑1%至1941万吨,而国内港口库存仍然维持在650万吨以上,截止到6月初,进口大豆库存仍保持在722万吨相对高位,仅次于2010年12底时的731万吨,为历史第二高点。
郑宇洁还提到,国内政策性抛储频繁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大豆价格下行。今年,我国先后进行了10次临时存储大豆竞价销售,每次销售量在30万吨左右,但是实际成交成功次数仅2次,而这一抛储举动足以见政府调控大豆价格的决心,因而大豆价格上涨受到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