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3月10日美国农业部公布的供需报告数据显示,预计2010/2011年度美国大豆库存消费比为4.17%,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为22.7%。以国际公认的17%—18%警戒线来看,全球大豆供需平衡,略显宽松;美国国内大豆供需属于极度偏紧局面。美国大豆供需偏紧是CBOT大豆自2010年7月份以来上涨的基础。作为全球大豆价格的定价中心,CBOT大豆更多体现了美国国内大豆供需情况。在美国4327万吨出口量中,中国进口美豆的比例超过了50%,同时中国2010/2011年度大豆期末库存达到了1631万吨,远高于中国一年的大豆产量。中国成为了美国大豆的仓库。
美国借助CBOT定价中心炒作美国大豆供需偏紧局面,高价销售大豆以博取利益最大化。目前南美大豆上市在即,美豆面临着低价南美大豆竞争的局面,为能够保持美豆的竞争优势,CBOT大豆价格下行为必然趋势。CBOT大豆价格后期走势将更多体现全球大豆供需局面。
中国需求或将减缓
中国3月10日发布的贸易数据显示,由于春节影响,2月份中国出现了73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而原本预期将出现49.5亿美元的顺差。中国贸易数据疲软,市场对中国未来需求表示忧虑。同期,中国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进口大豆232万吨,为近28个月来最低。
美国农业部3月10日周度出口报告数据显示,截止到3月3日,大豆销售合同数量高达3980万吨,同比增长11%,已完成年度出口计划的92%。截止到目前,本年度大豆装船量同比增长3%,未执行合同数量同比增长69%。缓慢的装船量以及巨量的未装船作物引发了市场到底会有多少旧季作物将被装运,并且会有多少旧季作物被调整至新季作物年的疑问。截止到3月3日,中国还有近600万吨大豆未装船,若中国取消300万吨订购量,或转向南美,美国大豆2010/2011年度的库存消费比将升至7.7%。以上假设在具有价格优势的南美大豆面前是完全可能出现的。
从国内情况分析,中国去年10月到今年2月大豆进口量为2210万吨,同比增长28%,在过去10年间,中国在年度头5个月里会进口全年大豆进口量的35%。不过,在大豆进口量大幅增长的同时,与此形成显明对比的却是国内豆粕、豆油需求疲软。春节后至今,国内豆粕终端需求持续清淡,部分工厂豆粕出现严重“胀库”乃至“憋停”的现象,多数中小饲料企业的豆粕库存可用至3月下旬,国内沿海工厂豆粕现货价格已经跌破春节前低点。从豆油来看,随着豆油消费淡季的到来,国家调控物价政策的持续进行,以及豆油商业库存的上升,国内豆油现货价格正在从高位回落。今年上半年预期到港的进口大豆完税估算成本偏高在4600—4700元/吨,若未来豆油、豆粕价格不能上涨,沿海油厂的大豆压榨亏损区间将高达350—450元/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未来大豆需求量将会减缓。
综合以上分析,因南美大豆上市在即、中国需求减缓,大豆价格积弱难返,若3月底美国农业部作物预期播种报告不能支撑大豆价格,则大豆价格弱势将会持续至美国大豆天气炒作之时。从技术上看,美豆5月合约若跌破2月低点1300美分/蒲式耳一线,则下方空间看至1200美分/蒲式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