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业发展的脉络来看,国内期货市场的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一是首先解决了“规范”问题,解决规范就是解决了信用问题,正是有了这样的信用制度期货市场才有了大发展;二是解决了“为谁服务”的问题;目前,我们已进入行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如何服务”的问题。
2000年以前,由于缺乏对中国特色市场环境监管的经验,“清理整顿”导致国内期货市场发展陷入停滞状态。步入21世纪,整顿政策让位于培育和引导政策,国内期货市场在适度宽松政策环境下逐步发展起来。特别是2007年国务院正式颁布《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明确将期货公司定位为金融机构,后续密集型政策法规的出台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期货行业的定位问题,使期货行业真正融入到金融服务体系和金融市场生态建设进程中,并为期货市场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支持和政策环境。
一、期货市场对经济的宏观作用——“平衡杆”和“弹簧”
从理论角度看,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是期货市场的两大功能,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在长期的运作实践中,我们逐步对期货市场功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套期保值起着“平衡杆”作用
从宏观视角来看,套期保值发挥的是“平衡杆”作用。企业进行套保正如运动员手中握着平衡杆,实体产业的风险通过期货市场价格波动,通过套期保值功能得以化解。2008年国庆假期后开盘,国内19个期货品种全线连续跌停的行情确属历史罕见。行情结束后,我们对部分产业进行了走访调研,结果发现,有期货品种可以避险的行业,受冲击程度远小于那些没有相关期货品种的行业,比如有色金属、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对行业的冲击相对较小,而钢铁行业面临价格断裂却无计可施,整个行业全面亏损。
案例一:油脂产业
2008年国庆节后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引发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出现狂跌浪潮,国内农产品产业中开放最早也最彻底的油脂产业突然间失去既有平衡和秩序,面临2004年以后的新一轮洗牌。
2007年下半年以来受大豆减产、生物能源概念热炒等影响一路飙升的豆油价格,让国内压榨行业感受到了2004年以来久违的春光,2007年国内油脂行业全行业盈利100亿元,平均到1000家压榨企业,每家盈利千万元。可惜好景不长,在国家不断加大调控食用油市场价格的力度下,大商所豆油期货于2008年3月初短暂冲高至15000元/吨后滑落至8000元/吨,国庆节后的连续跌停,使豆油主力合约价格跌破6000元/吨,与两年前的价格相当。
与价格迅猛下跌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国内油厂以及贸易商在高位订购的大量大豆和豆油陆续到港,企业面临巨额的压榨亏损和贸易亏损。虽然在新大豆收购开始之际,国家已出台东北地区按照每市斤1.85元的价格挂牌收购中央储备的政策以保护豆农利益,但整个油脂行业还是感受到了很大压力。
大豆市场是我国开放最早的农产品市场之一,根据WTO准则,2001年以后,我国大豆市场大门被彻底打开,国际市场大豆涌入国内市场。2001—2003年是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黄金期,大豆进口也在2003年首次突破2000万吨,超过国内大豆产量。2003年以后,随着大豆进口贸易的正常化,进口大豆数量急剧增长,以ADM、邦基、嘉吉、路易达孚等四大国际粮商为首的国际投资商开始加大投资,全面进入我国大豆加工业。
在原料进口贸易方面,2004年以后国际市场投资基金利用其国际贸易经验和资金以及掌控的南美大豆资源优势,开始对我们大豆贸易进行打压,致使中国大豆压榨企业的经营效益迅速滑落至全行业大幅亏损的深渊。国外企业首先是在CBOT市场上以点价方式将高价豆卖到国内市场,同时其国内参股企业利用我国“当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时,可以免交所得税,同时也不用交纳增值税,并且亏损部分还可以冲抵未来的盈利部分”等相关税收规定,规避税收费用实现“把左口袋里的钱亏到右口袋里”,完成资本境外转移目的。相比之下,国内压榨企业却承受了实实在在的亏损。经过2004年的行业整理,国内大豆压榨产业被外资侵占过半,目前ADM、邦基、嘉吉、丰益国际、来宝等跨国粮商在全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的64家企业参股控股持有股份,占66%。2008年大豆及油脂价格再度剧烈波动,只有进行了充分的期货套期保值风险管理的企业,才能够躲过一劫,期货市场的功能发挥再次得到了很好诠释。
案例二:玉米行业
是否参与玉米期货已成为贸易流通企业生存与否的命脉所在,这是由贸易企业的以量取胜、低附加值的经营性质所决定的。玉米价格近年来的波动幅度不断加大,企业承受的价格波动风险骤增,必须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同时,从全国玉米的产销格局来看,贸易粮和期货粮的物流方向基本是一致的,即基本都要从东北运到大连港,然后再运往广东、四川等地区,这为玉米贸易企业充分利用期货、现货市场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正是一批充分利用玉米期货市场进行贸易风险管理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做大做强。
2008年下半年农产品价格暴跌,为保障农民种植收益,国家在东北产区启动4000万吨收储计划,而后再择机拍卖。东北产区玉米产量接近6000万吨,国储收购数量占东北地区玉米总产量的70%左右,大量粮源掌握在国家手中之后,国家对玉米市场的调控能力增强,政策因素成为主导玉米市场行情的关键因素。玉米市场步小麦市场后尘,市场行情依赖政策调控,政策调控能力的加强令玉米贸易企业处境尴尬。
正常的贸易利润是企业生存之本,而维持正常的经营活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要求,国家对玉米市场加强调控之后,正常的贸易利润被挤压,玉米贸易企业经营困难。期货市场的存在为玉米贸易企业提供了避险工具,拓宽了企业经营渠道,借助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企业可以通过期货市场转移现货市场风险,获得相对稳定的贸易利润。可以说,企业在现货市场经营越困难,越能彰显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的必要性和独特魅力。
2.价格发现起到“弹簧”作用
期货市场价格发现是套期保值功能充分发挥后衍生出的第二大功能。事实上,价格发现发挥的是“弹簧”作用,即当现货价格涨势过快时,期货市场形成一个回调的压力;当现货价格过低时,期货市场又对其形成一个向上的推力。我们以证券市场为例进行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通过上证综指与其他四个主要股指(道琼指、S&P500、恒生指数、KOSPI200指数)的比较发现,股指期货不仅增强了现货市场的弹性,而且对其顶部构筑形态也造成影响,即单一市场(缺乏股指期货的市场)容易出现单顶(V字型反转),而双向市场(存在股指期货对冲机制)则易形成多重顶结构(M型)。
下面我们简要梳理一下为什么单一市场容易出现单顶,而双向市场易形成多重顶结构?股市上涨需要买方资金增量的持续流入,当价格不断被抬高时,投资者普遍形成“自我实现的预期”,但在价格创出历史高位或阶段性价位时,单一市场和双向市场情绪出现明显分化:(1)单一市场由于只能买涨,因此获利必须通过价格的不断抬高来实现,但随着价格不断上升,入场资金增量逐步无法与其保持同步,导致市场出现技术顶部。此时由于缺乏避险工具,恐慌中投资者为减少亏损只能采取抛售措施,在一致性预期下市场流动性骤紧,价格迅速下跌,随着跌幅加剧,资金撤出速度加快,最终形成单顶。(2)双向市场由于存在做空机制,投资者可以采用股指期货对多头资产进行对冲,一方面避免了市场恐慌性抛售,另一方面股指期货也很好地分化了投资者对后市一致性预期。随着期货与现货间的基差值不断变化,市场形成技术顶部后会出现振荡下行,并在某阶段蓄势反弹(基差值由正转负),最终演化为多重顶格局。
研究同时表明,上证综指不仅是单顶而且振荡盘整时间周期极短,单边上升和下挫走势强劲,任何投资者包括监管层连缓冲余地都没有。在市场上可以运用股指期货进行对冲操作和风险管理时,投资资金所面临的压力能够得以适度缓解,类似结构性产品也能充分实施投资组合保险技术。这样一来,市场走势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复,并等待趋势确认迹象出现。同时,股指期货极大增强了现货市场的弹性,且股指期货交投越活跃,现货市场弹性越强。
3.有助于金融秩序、经济秩序的建设
期货市场与证券市场不同,证券市场是资产市场,解决的是资本配置的问题,在不同时期会出现繁荣和减值;而期货市场是风险管理市场,解决的是市场价格风险的管理问题,使得市场经济中的无限风险有限化,在实体经济衰退时进行对冲。社会经济活动不仅仅是要关注财富的积累和分配,在一定的时期也要关注风险的分散,期货市场的发展使得经济发展更加持续与稳定。
期货市场是对现货市场的有效补充。现货市场主要是物流和商流的集散地,而期货市场是信息流的集散地。期货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它的价格信息对于政府、企业都有普遍的应用价值,政府能够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信息来制定宏观经济战略,企业则能够利用价格信息来指导生产和经营活动。
二、期货市场对于企业的微观作用——六大服务性功能
1.发现市场价格
现货市场是众多企业参与并组成的庞大市场价格体系。它由众多次级市场模块共同组成,而受地域的限制常常不能一致地反映市场信息。期货市场的建立正是提供了一个以电子化系统为手段的共享平台,综合割裂的单个次级市场价格信息,汇集市场参与者的价格要求及预期,形成连续、有效、真实的价格体系。
2.规避企业风险
现货市场价格波动性是现货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参考因素,同时也造成了价格风险。因此,企业通过期货市场反向操作(买入套保和卖出套保)可以规避由于现货价格不利波动而产生的生产经营风险,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也是服务于现货企业的主要功能之一。例如,为维持正常生产,企业通常进行原材料库存,采购原材料往往占用部分企业现金流,并且采购后价格常发生不利变化(价格走低),企业如能对相关期货品种合约进行买入套保,不但能够节省自身现金流,而且可以有效规避价格变动风险。
3.形成新的商业模式
以期货价格为基础,加入灵活的升贴水定价,很多现货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形成了新的商业模式。比如,海外A、B、C、D四大粮商,他们的粮食贸易量占全球总贸易量的60%。他们之所以能够实现这么大的贸易规模,同时又能有效规避价格波动风险,主要就是因为充分利用了期货市场。他们创造了以农产品期货价格为基准的粮食贸易定价模式:先由购买方敲定船运费,然后在美国CBOT交易所开市期间以买方认为最合理的价格买入粮食,这些贸易商会立即在场内保值;当粮食运抵买方确定的口岸后,粮商会立即平调期货头寸。国内广东深圳地区有一家电解铝贸易企业也是利用相似方法与用户签订远期合同,通过期货创新了商业模式,目前该企业电解铝贸易占广东市场40%的份额。
4.为企业中长期发展提供战略依据
宁波有一家集团公司,其下属粮油企业主要从事粮食进口贸易。通常来说,此类业务涉及离岸价(FOB)和到岸价(CIF)两种报价方式,其中最核心的定价工具在于船运费。该集团公司在2008年年初曾考虑建造一艘运船以内部化日益高企的船运费,但2008年5月船运费开始下跌,公司结合期货市场结构发生的变化,建议管理层放弃当初的造船计划,最终结果也证明此项决策是正确的。
5.实现新的盈利模式
传统企业利润通常是销售利润,而期货市场为企业提供了实现套利利润的平台。期货市场虽然反映的是一种连续价格,但其为增加流动性而吸纳的投机因素常造成价格不合理变动,现货企业一般根据自身信息优势能够及早发现此现象。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一批经过多年期货市场保值运作的企业,他们非常了解期货的操作技巧和方法,通过套利模式的设计和运用,投资通常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6.开拓企业视野
期货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为现货企业提供了规避价格风险、汇集有效信息、创造合理利润、完善自身体系、构架宏观战略的优质平台。期货品种的价格信息能够反映出产业链上下游行业的变化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企业视野,拓宽了企业经营思路,企业可以根据更广泛的信息,在更广阔的环境中寻求自身定位,并制定发展战略。
综上所述,对企业经营而言,其关注重点已经不再停留在是否利用期货市场上,而是已经转换到如何有效利用期货市场的阶段。
三、从国际经验看期货市场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作用
价格发现功能是期货市场的最大价值,而大宗商品定价权是国家竞争力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2008年金融危机之所以强度如此之大,就是因为无论是全球金融市场还是商品市场,定价权都在美国,而以美元为计价基础的全球货币体系进一步增强了其定价权地位。曾经有位经济学家说过:“掌握石油价格就控制了国家,掌握粮食价格就控制了人类,掌握货币价格就控制了世界。”所以全球定价权就是国家利益的体现。比如,2003年中国代表团赴美采购大豆等农产品,就在中国代表团抵达美国的前一周时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价格飙升了40%,中美双方根据实时期货价格确定点价之后,在满载大豆的美国货轮还未抵达中国码头的这段时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又暴跌了50%,导致中国采购的大豆买在“最高价”。诸如此类中国赴海外采购买在“最高价”的事件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关键问题就在于游戏规则和定价权不在我们手中。
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金融,大国经济需要大国金融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经济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走出衰退的强大引擎,不过,尽管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期货市场,上海在全球原材料商品定价的中心地位也显著增强,但是,“中国定价”不能以高溢价支付为代价。从某种程度上说,今后全球实体经济的再平衡过程将赋予大宗商品在各类资产类别中更高层次的地位,而中国经济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宗商品定价权对国家经济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