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下降产量同比略减
黑龙江统计局6月份数据显示,2010年黑龙江大豆播种面积447.89万公顷,比上年减少38.37万公顷、下降7.9%。全省除大庆、牡丹江外,11个地市及农垦总局均有所下降,其中降幅较大的佳木斯、黑河、鸡西、鹤岗、双鸭山,降幅均超过10%。12月17日公布的黑龙江统计局数据显示,大豆播种面积为354.8万公顷,同比减少46万公顷和11.5%;2010年黑龙江大豆单产为1.684吨/公顷,比上年增加0.172吨/公顷和11.6%,黑龙江省大豆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40%左右。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该省大豆产量为585万吨,比上年减少7万吨和1.2%。
由于年初玉米效益好于大豆效益,为此春耕前市场普遍预估大豆面积大幅减少,但因天气寒冷春耕延迟半月左右的影响,大豆面积又得到恢复性补种。
大豆种植效益濒临亏本豆农弃种念头强
近两年,关于主产区农户种植大豆效益低的言论不绝于耳。笔者通过七台河勃利县一豆农种植成本来剖析大豆效益的具体情况:以一公顷(15亩)大豆地计算;地租-6500元,化肥-900元,农药-230元,种子300元,收割费350元,自己家的农机具不算钱,油钱300元,人工费用暂不计算。按照每公顷产5000斤大豆、售价在1.80元/斤计算,毛收益在9000元/顷,而除去7580元/吨成本投入后,大豆每公顷的利润仅在1420元,不含部分豆农额外需要雇佣的100元/人/天劳动成本。据豆农介绍,现在种植黄豆就是赔钱,他于1.78元/斤的价格出售了一部分大豆,不然没有余钱过年!
受大豆种植效益偏低影响,玉米播种面积近年呈现良好的增长。据了解,同样是勃利县地区种植每公顷玉米的成本在10000元左右,而顷产20000-24000斤,则以售价0.73元/斤计算,每公顷盈利在4000-7000元不等。从现在的比价效益看,未来2011年黑龙江玉米播种面积仍将呈现增长态势,而大豆种植面积继续减少的趋势仍在。据黑龙江部分大豆种植户表示,下一年度大豆种植意向不强,在能种植水稻、玉米的前提下农户均不会优先种植大豆。大豆种植效益低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地产大豆产业问题就会愈发的突出。
大豆价格先抑后扬托市支撑通胀提振
2010年黑龙江大豆价格跌宕起伏,年内最高价格与最低价格差幅达到490元/吨(最高3910元/吨、最低3420元/吨)。分析导致省内大豆价格呈现V型态势的主要原因是政策托市收购和通胀预期提振两大因素。根据机构数据监测,1-4月份黑龙江大豆价格在政策托市收购价格支撑下弱势运行,1月份大豆需求市场降温,油豆基本无人问津;2月份在政策底价支撑下农民存在惜售行为,而本月油厂停产面积扩大;3月份购销低迷态势未改,进口大量侵入的形势下市场略显悲观;4月份因频临临储收购尾声,农民及贸易商入市积极性略有恢复。
5月份-9月份大豆价格处于震荡筑底阶段,随后9月中下旬价格开始步入上升通道。其中5月份临储结束,油厂等收购主体价格应声下跌;6月份开始炒作天气等因素,但因需求淡期价格节节败退;7月份大豆价格筑底至全年最低,逼近豆农生产成本,产业问题严峻;8月份大豆供给偏少,需求略有回暖带动豆价触底回升;9月份国际天气炒作、美豆需求旺盛等问题提振大豆,国产大豆需求得到支撑;10月份-12月份大豆价格进入震荡上涨阶段,主要推动力在美农业部报告调低单产和库存,以及美元走弱、中国通胀等因素共同作用,市场一度强烈看好牛市行情。10-11月份期价走强支撑豆价稳步上行,国内市场11月份大豆相关产品大幅上涨,终引发政策打压,市场遂进入政策调控下的止涨企稳状态;12月份需求再次遇冷,导致大豆销售不畅,临储大豆拍卖开始冲击市场。大豆价格受成本支撑影响开始进入高位震荡偏弱局面。
现阶段,虽然临储托市价格在3800元/吨水平,但基层豆农的实际销售价格也仅在3600-3660元/吨水平,在单产水平较低、成本逐年上涨的形势下,黑龙江大豆价格看似很“给力”,实际仍是“难在买卖”。
阶段性需求特点明显购销节奏因时而异
作为黑龙江大豆需求的主力军,油厂和贸易商阶段性需求特征明显,进而全年大豆市场真正“火热”的时候屈指可数。关于农民卖豆难、油厂停机、铁路发运困难、南方需求清淡的词语也是屡见不鲜。根据下图显示,哈尔滨地区油厂压榨国产大豆利润在上半年基本处于亏损局面,下半年伴随油粕价格大涨生产效益方逐渐好转。但随着收购成本的上涨,压榨利润再次受到挤压。与此同时,进入12月份政府打压油脂价格,使得省内油厂开工率再次下降。据行业人士透露,黑龙江省内油厂常年生产的基本没有,能保持在8个月生产时长的企业也不超10家,多数企业都是根据市场情况决定开机与否。另据了解,年初省内油厂最低迷的时候开机率仅保持在5-10%,而第四季度高峰期企业开机率也就维持在50%的水平,临近年底又遭遇豆粕销售不振的生产压力。
与此同时,占据黑龙江大豆20-30%市场份额的商品大豆具有典型的淡旺季区分。春节后及新豆上市前作为南方贸易集中采购的两个关键时点,承担着大部分的市场责任。回顾1-12月份的大豆月报,大部分时间国产大豆都沉侵在购销清淡的局面中。需求不激烈,供应不热烈,大豆价格始终处于政策托底的状态下。
政策调控作用显现一手打压一手托市
为了缓解国产大豆销售困难的局面,连续三年国家出台大豆临储托市收购政策。2010年11月份国家再次出台最低收购价格3800元/吨的价格进行托市收购。年初,国产大豆遭遇最强寒流,市场需求完全瘫痪,此时政策托底收购支撑价格、缓解豆农销售压力。而由于市场价格偏低的影响,豆农惜售问题也是日益突出;进入下半年伴随新季大豆产量的担忧、通胀问题的严峻,大豆市场乍现曙光。而且第四季度实行的新度大豆收储基本被淡忘在“火热”的行情里,一直购销不见旺盛。
期货市场总讲“高抛低吸”,而作为大豆市场来说政策调控手段也是异曲同工,一方面进行底价托市,不仅缓解豆农卖粮难,而且夯实国家大豆储备库存;另一方面,大豆产品价格过高影响民生时政府遂积极进行相关产品抛储,大豆、豆油、菜油等产品的陆续抛售,有效平抑市场价格继续上涨。政府努力控制物价在合理水平波动的决心可想而知。虽然大豆抛储遭到市场冷遇,但毕竟国家手里有豆,心中可以不慌。
2010年已经过去,留给黑龙江大豆市场的仍是产业之痛、豆农之殇,下半年难遇的“牛市”行情似乎又把机会给了进口大豆。我作为一名始终关注黑龙江大豆产业发展的龙江人来说,真的希望黑龙江大豆市场能够“给力”一把。解决油厂开机不足市场竞争力薄弱的困境,解决农民种植大豆效益低的囧境。展望2011年,关注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生长天气、进口大豆需求及价格仍是不变的主题,进口大豆行情乐观的话我们国产大豆也就能分得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