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克服了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市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粮豆薯总产量达到193.6亿斤。然而,丰收后的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大豆和马铃薯的位置却在农民心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土豆在农民心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而曾经风光无限的大豆却失去了往日的光环。透过这种冷、热之间的变化,会发现,市场这只无形手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正左右着大田作物的耕作面积。但是,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角度看,从农业生产的科学、可持续角度看,“两豆”生产既要坚守“阵地”,还必须直面国际市场的竞争,主动出击。
现象 大豆褪色 土豆发光
一直以来,大豆是我市粮食生产中的主要粮食作物。但近两年,披在其身上的“金豆子”光环正渐渐消退。这种消退,不仅表现在种植面积的减少上,还表现在比较效益的减少上。
应该讲,今年粮食的大丰收,加上粮食收购价格的上涨,让我市农民的腰包又鼓了许多。然而,记者在深入讷河市、克山县、克东县、拜泉县采访时发现,种植大豆的农户却怎么也乐不起来,许多农户表示,明年将放弃大豆的种植,转而种植马铃薯、甜菜等经济作物。
讷河市老莱镇晨光村农民武振德说:“今年,种啥都比种大豆强,大豆的雄风早已不再,一亩才产140多公斤,一公斤才3.8元,亩收入才500多元,与水稻、玉米和杂粮比,收入差远了。”“明年,咱可不种大豆了,这效益也太低了。一亩地使劲说也就打个150公斤左右,按最高价每公斤4块钱算,毛收入也就600元左右,去掉成本等种种费用,一亩地能剩300元就不错了。”大豆主产区的拜泉县,农民也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这几年,种大豆的收益越来越少了。今年,开盘收购价在每公斤3.96元上下波动,可这个价没维持几天就下来了。本想把豆子在手里捂几天,等价涨上来再卖,可这价就是上不来。这不,几千市斤豆子还在家放着呢。”克东豆农的话略显了几分无奈。讷河、拜泉、克东豆农的心里话,代表了我市大豆主产区绝大多数豆农的心声。记者调查中发现,讷河的大豆种植面积为321万亩,比去年减少了20万亩;拜泉的大豆种植面积为169万亩,比去年减少了5万亩……从全市大豆种植面积来看,也呈现逐年减少的态势。今年,我市大豆种植面积为1248万亩,比上年减少了50多万亩。
与大豆的风光不再相比,土豆就显得“牛气冲天”了。
说起土豆,讷河市长发镇东方红三屯农民郝宝付乐得合不拢嘴:“咱今年种了60多亩土豆,亩产在2000公斤以上,刨去3万多块钱成本,净剩9万多块呢。”
有着“中国马铃薯之乡”美誉的讷河市,今年马铃薯大丰收,83万吨的产量中,除农民自留的10万吨种薯外,全部销售一空。收购价上,开盘就达到每公斤2元。虽说收购价格也下行至每公斤1.6元左右,但对平均亩产2000公斤而言,土豆的亩收益还是高得惊人。产量高,收购价高,亩效益高,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农民种植土豆的热情空前高涨。据讷河市金万贵副市长介绍,今年讷河马铃薯面积达到116.3万亩,比上年增加了10.1万亩。受吉林、四川、甘肃等马铃薯主产区受灾减产等因素影响,马铃薯收购价一直居高不下,这也是讷河马铃薯被疯抢的主要原因。
的确,今年我市种植土豆的农户都“掏”上了,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薯农户比比皆是。而受产量高、收购价高、效益高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农民流露出明年将大面积种植马铃薯的意愿。
正在土豆“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时候,大豆的曾经统治地位,却被彻底颠覆。“两豆”收益两重天的巨大反差,让我市的农业工作者陷入深深的思考。
分析 农民看效益 企业看成本
大豆产业,一直是我市的传统产业。虽然它正在“褪色”,但它仍是我市大豆主产县(市)农民的主选作物。“不种大豆种啥啊,咱也知道种大豆需要轮茬,但除草剂的使用对土地的伤害很大,种其他作物产量更低、比较效益更低。没办法,还得种大豆。”“我也想种其他作物,但咱村这几万亩地都种的是大豆,要轮茬,没地。这不,年年种大豆,产量越来越低,品质也提不上来。”
……
一部分豆农的话里,流露出些许无奈。“咱就拿这几十亩承包田过日子,大豆也真不争气,效益越来越低了,明年死活不再种大豆了。”“种啥?玉米、甜菜、马铃薯,啥挣钱咱就种啥。”
越来越多的豆农流露出放弃大豆种植的想法。
农民眼里曾经的“金豆子”,为什么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呢?
表面上看,产量没有大幅提高,收购价低,比较效益低是其“褪色”的主要原因,但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大豆产业须面临国际、国内双重市场的压力,大豆在国内市场上的话语权已经基本失去。
在电话采访九三油脂相关人士时,记者也感受到企业的无奈。“近几年,国内食用油加工企业的信心被进口转基因大豆冲击得所剩无几了,开榨就赔钱,几乎是每个国内浸油企业的真实现状。目前,国内食用油加工能力的80%已经被国际四大粮商所控制,虽然我们还在坚守着非转基因大豆这块阵地,但真不知还能挺多久。”
从事大豆精深加工、以蛋白质粉为主要产品的一企业负责人也流露出一丝丝无奈:用大豆加工蛋白质粉,附加值很高。但企业无法提高收购价格,原因很简单,收购的大豆中,一般都是油、蛋混杂,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如果收购的都是高蛋白大豆,收购价提高个一两毛钱不是问题。
在理论的层面上,非转基因大豆与转基因大豆的争论一直在继续。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转基因大豆已经直接冲击了我们非转基因大豆的阵地。单单从价格上讲,进口大豆,我市大豆加工企业从港口提货,加上运输费用,到家价仍比本地收购非转基因大豆价要低。这也是非转基因大豆渐渐“褪色”、收购价偏低造成种植效益无法提高的主要原因。
大豆的无奈,与土豆的风景这边独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如今,土豆已经被薯农称为“金豆子二代”,但其产业发展是否存在隐忧呢?
在讷河市鲁民村,记者了解到,由于今年马铃薯收购价偏高,村里的上百家粉坊只加工到10月末就不干了,加工量远远低于去年。而讷河市比较大的马铃薯加工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境遇。
一边是农民对土豆种植效益提高而要加大种植面积的强烈预期,一边是土豆收购价格上涨造成精深加工企业的开工不足,这种脱离市场规律、脱离马铃薯本身价值的潜在危险为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对策 政策支持加大投入 规模经营 打造品牌
大豆的风光不再和土豆的风头正劲,可能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明年大豆的种植面积继续减少、土豆种植面积的激增。
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绝不是件好事。那么,如何让大豆不再褪色?如何让大豆面积不再减少?如何振兴东北的大豆产业呢?
来自大豆主产区讷河、克山、克东、拜泉的部分农业工作者结合多年积累的经验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建议将省里提出的“大豆振兴计划”上升到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层面,一方面加大对种植大豆农民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力度,一方面将对粮库的补贴转向对加工企业的补贴,以提升加工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为民族大豆的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加大科技投入,选择产量高,抗病力强的高油、高蛋白优良品种,通过提高单产的途径,提高东北非转基因大豆的技术含量和产量;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合作社建设,推进土地规模经营,降低农民生产成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油、高蛋白种植上的分离;在合作社建设方面,不仅要提高农业生产领域的合作社,还要增加农业流通和加工领域的合作社,让农民更多地享受到规模效益带来的利润增长;
——推进大豆产业化进程建设,以龙头企业带动,加强企业与农民之间的联系,尽量减少中间环节,让利于农,实现大豆的就地加工增值。从深加工企业着手,发挥我市高油、高蛋白大豆的优势,抢占高端市场,走出一条非转基因高油、高蛋白加工的新路,提高大豆的附加值。
对马铃薯种植面积明年可能出现激增这一现象,有关农业专家指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农业生产也有其很强的规律性。今年马铃薯价格的上涨是建立在国内其他主产区因灾减产的前提下,如果盲目地扩大种植面积,极易再次出现2008年发生的薯贱伤农现象。
那么,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如何才能更科学、更合理、更具可持续性呢?
——从繁、种、产、加、销等环节入手,尽快建立起更加完善的马铃薯产业链条;
——加强政府引导,通过市场信息的及时传递,搞好市场供求预测,避免种植面积的盲目扩大;
——加大良种繁育推广力度,通过实施马铃薯良种工程,狠抓以优势品种脱毒快繁、以农业部门为主的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以科研单位为主的新品种研发三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以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和马铃薯生产基地为依托,大力扶持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分散经营、集中管理、联合对外、统一营销”的要求,切实提高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以“企业+基地+农户”的形式,积极组织企业与合作社、农户签订订单,价格高于市场随行就市、价格低于市场保底收购,用效益引导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实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生产。
——以科技推广为依托,大面积应用大垄密植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先进生产技术,努力提高单产,增加农民收入;
——努力提高加工转化能力,以龙头企业带动,将马铃薯加工业作为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措施来抓,通过招商引资、扶持现有加工企业等措施,壮大产业集群,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精深加工体系,切实提高加工转化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
——以市场为纽带,全力打造知名品牌,着重打造流通和销售等关键环节。发挥绿色产业的大品牌优势,实施马铃薯品牌战略,建立直销窗口,开发终端市场,建立起纵横交错、上下畅通的价格信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