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观大环境令豆粕价格上涨面临压力
从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1月宏观经济数据来看,我国CPI同比上涨了5.1%,较10月份上升了0.7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继续大幅上涨,涨幅达11.7%。另外,从环比来看,11月CPI上涨1.1%,且1至11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幅度3.2%。因此,当前的CPI情况给通胀预期管理带来较大的压力。12月由于翘尾因素归零,另外政府加大了控制物价的政策力度,12月CPI或出现小幅的回落。
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提出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而15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物价局长会议指出,中国明年价格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稳定价格总水平。会议指出,将坚持综合运用多种调控手段,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营造有利的价格环境。
因此,笔者认为,在近期的国内宏观大环境因素影响下,豆粕上方的压力更多来自政府调控以及市场对政策的担忧心理。
二、部分油厂停机消耗库存令豆粕得到支撑
10月下旬以来,进口大豆大量到港,加之前期油粕价格处于较高水平,且价格不断上扬,令油厂压榨利润一度高达500元/吨之上,因此吸引了大多数工厂全线开机,企业豆粕库存不断增加。到了11月中旬,国家开始对不断上扬的物价进行宏观调控,而本轮调控的重点更是直指农产品市场。受此影响,豆粕期货价格仅用了不到一周时间,从最高的3588元/吨下滑至3200元/吨以下,跌幅高达10%以上。价格的快速下滑与政府调控未有丝毫松动迹象,使得那些向来“买涨不买跌”的饲料养殖企业处于观望状态,入市采购积极性降低。另外,由于目前养殖效益下滑等因素影响,国内生猪出栏上市步伐加快,从而导致存栏水平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终端市场对于豆粕采购需求。
正是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油厂的豆粕库存不断增加,部分企业甚至达到了不堪重负的程度,因此有些油厂开始在11月底左右停机检修,采取消极的方式来消化现有库存。而且,据市场消息,12月中下旬,国内沿海油厂的整体开机率将会继续走低,那么对国内豆粕现货市场又将带来底部支撑。
三、南美大豆产量不确定性为市场带来看多预期
目前影响豆粕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则是来自南美大豆的产量情况。从目前公布的数据看,2010/2011年度南美两大主产国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种植面积增减不一,巴西较上一年度增加2.6%,阿根廷则有所下滑,减少3.2%,两者种植面积之和与上一年度持平。在种植面积并没有增加的基础上,受拉尼娜天气影响,南美产区尤其是阿根廷晚播大豆增加,部分地区干旱可能危及单产。各大机构纷纷下调对南美两大主产国的产量预期。从各机构数据来看,两大主产国产量较上一年度相比将有所下降,巴西下调幅度较小,阿根廷则不确定性较大。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对阿根廷大豆产量预期较为悲观,认为和上一年度相比,产量将减少近10%。据各机构产量预测并结合当前天气状况,南美大豆产量达到去年水平的概率几乎为零,是否能达到USDA12月份供需报告的产量预期仍是未知。但介于在此前一片产量下调呼声中,USDA12月供需报告并未下调南美两大主产国的产量,因此在未来1月—3月南美大豆生长的关键期,USDA供需报告中南美两大主产国的产量下调预期将会加大,届时对豆粕期价影响无疑是利多。
四、周边菜粕市场明年面临较大减产风险
从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公布的信息可得,2011年我国冬油菜的播种面积约为714万公顷,而去年油菜总播种约为730万亩,因此可能下降2%左右。但据其他机构及笔者了解,今年我国油菜的种植面积可能还会低于目前公布的数据。其中,农户种植油菜籽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油菜籽收益低于小麦等其他作物。油菜籽机械化作业难以大面积推广,近两年持续上升的人工成本也对油菜种植形成不利影响。
另外,早在11月初,印度政府一份声明称,从今年10月1日至28日期间,印度冬季油籽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约27%,至221万公顷,去年同期冬季油籽作物的种植面积为302万公顷。其中,作为主要冬季油籽作物的油菜籽的种植面积从去年同期的248万公顷降至197万公顷。第三大主产国的印度,新年度的油菜籽播种面积出现大幅度的缩减,这令本已经较为紧张的全球供应局面更雪上加霜。
在这么一个种植面积的背景下,后期的生长天气就变得异常关键。一旦天气不够理想,那2011/2012年全球油菜籽的供应量将面临巨大考验。如果油菜籽产量出现问题,那么菜粕的供给量将受到影响,从而利多豆粕需求。
综上所述,当前国家物价调控政策以及近期基本面的利空因素给豆粕市场带来压力,尤其拖累着现货市场,但是未来诸多的利多因素以及周边品种的支撑将令豆粕市场下跌空间受限。因此,笔者认为近期豆粕市场将延续振荡整理态势,价格运行区间预计为3300—3450元/吨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