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政策压力释放豆类期价将重启升势

  作者: 来源: 日期:2010-11-30  
     近期国内外豆类市场在创出两年来反弹新高后纷纷承压回落,美元阶段性触底反弹走势加剧了商品弱势,内外压力叠加,豆类市场结束7月份启动的单边上涨走势,大幅回吐前期涨幅,技术上看,阶段性顶部特征十分明显。

     国内调控政策是引发豆类市场这波下跌的主因,相比之下,美豆走势较为被动,跌幅也小于国内豆类市场。随着高位风险释放,豆类市场开始寻找新的上涨动力,南美地区持续的旱情已经引起资金的关注,中国政府的大豆收储政策基本确立豆价底线,在消化完中国政策压力后,市场有望重新关注中国需求,国内外大豆价格重启升势、振荡上行仍可期待。

     紧缩政策频繁出台

     尽管国内未出现商品普涨的恶性通胀苗头,但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价格大幅上涨使国内通胀预期大幅增强。央行连续采取加息和上调准备金率等措施,调控力度近年罕见。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连续出台措施,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多管齐下,市场对通胀的忧虑情绪下降,农产品市场过度看涨气氛缓解,期货市场投资行为趋于理性,油脂油料价格结束单边上涨势头,纷纷自高位回落。

     中国政策因素降温,市场焦点移向南美天气

     中国紧缩政策因素一直困扰豆类盘面,市场经历连续回调释放压力后需要转移焦点,而南美地区随时可能出现的不利天气将为市场提供新的炒作题材。据巴西农产品分析机构Celeres称,截至11月19日,巴西大豆播种率为75%,播种进度基本与去年同期相当。目前巴西南部农业产区受拉尼娜现象影响,降雨量低于平均水平。巴西气象研究所专家表示,今年的天气形势与2005年相似,当年的干旱导致巴西13%的谷物和油籽受灾。阿根廷部分地区播种延误,气象分析机构预测,南美大豆产区干燥天气将持续到12月初。未来南美大豆产量不确定性很大,但在干旱的预期影响下,市场开始对豆价提高天气升水。

     中国需求旺盛,豆价底部支撑明显

     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需求因素一直备受市场关注。自2009年底中国经济复苏态势得到确认后,受国内养殖业良好发展前景提振,中国大豆进口步伐明显提高。海关数据显示,2010年1—10月中国共进口大豆4389.59万吨,同比增长25.8%。虽然10月份进口量环比下降,但仍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了48.16%。市场预计11月份的大豆进口量将增加到520万吨,12月份也将维持在500万吨以上,中国全年大豆进口量将达到或超过5400万吨,较2009年的4255万吨增长27%。

     中国大豆进口量快速增加,表面看是国内超过1亿吨的压榨产能的需要,更深层次看则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后民众消费结构升级,对植物油和肉、蛋等蛋白需求快速增加的结果。按照目前中国进口大豆增长模型评估,中国大豆进口高速增长的态势将长期持续,而中国需求因素也将成为支撑全球大豆价格的关键所在。快速扩张的需求在和有限的土地博弈过程中,大豆价格不得不以上涨的形式适应全球供需新变化。

     行情展望及操作建议

     中国政府在调控物价上的高压姿态继续对买盘心理形成打压,政策的连续性使市场仍对后续可能的调控措施保持警惕。国内各商品交易所接连采取上调保证金和实行日内交易手续费双边收取等措施抑制市场过度炒作,豆类主要品种持仓量下降,交易所的规则调整对期货市场资金的挤出效益已经体现。本轮国内外豆类调整行情源于中国宏观政策调整,尽管中国需求及南美天气炒作题材仍是豆类上涨的动力,但投资者切不可怀疑政府调控市场的决心和能力。就像市场在上涨过程中出现超涨一样,恐慌氛围下同样可能出现超跌,但价格不会长时间偏离价值。随着国内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价上升以及豆油、豆粕价格回落,油厂前期过高的压榨利润迅速回归到合理区间,成本对价格的支撑作用将陆续显现。

     对于大豆1109合约而言,投资者可在4150—4200元/吨附近建立中线多单。按目前进口大豆4200元/吨价格核算,2011年9月份豆粕成本价在3300元/吨左右,高于9月份豆粕期货盘面价格,投资者可在3200元/吨附近买入豆粕1109合约。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