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价格震荡调整 收储效果不明显
据中华油脂网监测,黑龙江省大豆收购价格周跌幅20-40元/吨之间,主流收购价格在3840-3880元/吨水平。与此同时,哈尔滨木兰地区商品大豆收购价格3880元/吨,周内跌40元/吨,周边贸易商多数停收观望;佳木斯富锦大豆毛粮收购价格在3820元/吨,周边油厂收购价格下滑,粮商收购报价也随之调整,但下游农户惜售心理明显,市场整体成交清淡;齐齐哈尔甘南地区油厂大豆收购价在3760元/吨,略涨了20元/吨,油厂没有豆粕库存,加工利润尚可,收购原料大豆热情较高;黑河孙吴地区贸易商到农户手中收毛粮大豆价格为3560-3600元/吨,较前期下调了40元/吨,粮点收过2.0筛油豆价格在3700元/吨。近期市场交易气氛观望,粮商收购活动有所减少,整体成交清淡。
现阶段,省内大豆收储工作虽已展开,但起到的市场效果远没有政策出台前的期望理想。据产区豆农介绍,除了周边可能没有大豆临储收购点外,其他的区域大豆收储质量要求较高,很少有能达到三等标准以上的,面对严格的质检和复杂的送粮过程,农民坦言真不如卖给油厂和粮贩。
油厂加工利润急剧萎缩 豆农销售意愿渐强
受中下旬国内期市的大幅波动影响,我国豆油主流报价大幅下跌。根据统计,黑龙江一级豆油出厂报价9700-9800元/吨,较上周下跌了600元/吨。中华油脂网数据统计,广州地区大豆压榨利润149元/吨,周比跌402元/吨;周比哈尔滨地区大豆压榨利润161元/吨,周比跌129元/吨。油厂压榨利润的大幅缩减,直接影响企业的收购积极性,并且部分企业尝试下调报价来缓解压榨成本。未来政府或将继续抛售临储油来平抑市场,一旦政策效果明显显现,国内压榨企业或将遭受重创。
由于临近12月份,部分豆农的大豆销售意愿也逐渐强烈。还贷款压力成为促使豆农主动销售的一个重要导火索。按照农户群体性卖粮特点分析,周边农户的销售讲促使其他人跟随。目前,部分区域大豆销售过半,而也有部分区域仍持豆观望。由于该阶段的价格调整,势必在心态上刺激部分农户销售大豆。
历史同期易涨难跌 政策调控成“杀手锏”
笔者查阅近8年来大豆同期价格走势了解,历史同期11-12月份大豆价格上涨几率大于下跌几率(8年里有6次价格处于震荡上行态势)。由于时代背景不同,过往的年景能否说明今后的市场仍需验证。但从春节前夕旺盛的饲料豆粕需求和豆油需求来看,都将会促使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并且在农户惜售的背景下,能够使得收购商积极加大收购力度。
历史过往昭示着良好的预期,但时至强大的政策调控方式成为影响阶段性趋势的重大因素。根据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国家在豆类和油脂方面仍有调控优势,其拥有国储菜籽油345万吨、国储豆油350万吨、国储大豆500余万吨、商业港口大豆库存600万吨。因此,政策若持续且集中的进行价格干预,对一定时期内的商品价格会造成明显冲击。近期,国务院发表声明也预示要对价格实行临时干预政策,且食用油抛储政策在本周已经公布。虽然在通胀呼声的形势下,群体性看涨商品价格,但政策调控的“杀手锏”作用不可小觑。无论是加息的扭转局势、还是抛售的打压现货,政策可调节变幻的措施都很多。
国家粮食局称,从下周起陆续安排一定数量的食用植物油、大豆投放市场,以增加市场供给。
综述,11月底的黑龙江大豆市场肩负着政策调控的重担、12月份的大豆购销市场面临着购销双方的博弈。从目前大豆需求迟缓的情景来看,黑龙江大豆价格继续调整的几率较大。价格上涨的动力仍需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观察市场的新形势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