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尽管国家已祭出抛储及加息等平抑物价的“组合拳”,也没能遏制商品价格的普遍上涨。专家指出,中国正面临输入型通胀和结构型通胀交织的局面,要科学区分、理性应对当前商品价格的上涨——一方面要为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缓解输入型通胀压力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通过收入分配改革增强老百姓抵御结构型通胀的经济实力。
多因素推动国内商品价格上涨
近半年来,国内通胀压力明显增大,大宗商品价格全面上涨。半年间,沪胶期货价格上涨了74%,沪铜期价上涨37%,郑棉大涨91%,郑糖上涨51%,连豆和连玉米也出现较大涨幅。现货市场价格的上涨更为明显,从“豆你玩”到“蒜你狠”再到“姜你军”……一组组民生热词调侃出老百姓对商品价格上涨的无奈。
“期、现货市场价格上涨的推动因素并不相同。”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国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受到国际期货价格上涨的带动。金融危机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长期采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范围流动性过剩持续推高大宗商品价格,从而使中国受到的输入型通胀愈演愈烈。
与工业品等其他商品相比,国内农产品现货价格近期出现的大幅上涨,则属于一种结构性通胀。胡俞越认为,今年国内自然灾害导致部分农产品减产,在需求旺盛的背景下,供需矛盾的形成才是结构型通胀产生的根本原因。
北京中期期货研究所所长王骏表示,对农产品现货价格的上涨也要区别看待,如小麦、白糖、玉米、大豆这类大宗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因素就与绿豆、大蒜、生姜等小杂粮和调味品品种不同。大宗农产品有对应的期货市场,价格形成公开合理,供求信息透明对称,国家也拥有储备物资可随时对供需进行调节;而绿豆、大蒜、生姜这类农产品因产量偏小,并未形成规模种植,产地也较为集中,容易受到天灾影响,再加上这些品种并没有公开透明的统一交易市场,国家也没有相应储备,因此容易被资金炒作,价格波动也比较剧烈。
“没有期货市场的小宗农产品,其价格涨幅明显高于拥有期货市场的大宗商品。”一德期货研究院院长陈瑞华表示,往年,国内绿豆价格在3.3元/斤,今年则创出20元/斤的高价,涨了5倍;大蒜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最低为0.04元/斤,目前冷藏大蒜的出库价达到5.4元—5.7元/斤,暴涨135倍;生姜往年低点在0.45元/斤,今年8月时涨到4.6元/斤,涨幅近10倍。“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这类称号也由此而来。与这些小宗农产品相比,自金融危机以来,国内涨幅最高的期货商品也仅上涨了3倍。
价格上涨有其合理性 宏观调控“疏”胜于“堵”
中科院副研究员余乐安认为,在输入型和结构型通胀交织的局面下,中国的经济增长或将长期面临通胀困扰。需要注意的是,现阶段面临的物价上涨有一定的合理性,国家调控要倾向于以“疏”为主,以“堵”为辅。
2008年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萧条正在延续,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将被长期化,全球流动性过剩将会在一段时间内支撑较高的商品价格。余乐安建议,对于输入型通胀,中国在宏观层面应收紧国内流动性,适度控制整个社会的货币总量,实施稳健的货币、财政政策。同时要扩大对依赖性较高的大宗商品的进口量,提升国内大宗商品储备水平;在微观层面应为企业积极利用期货市场管理价格风险创造条件,防止涨价风险向下游传导。
“谷贱伤农,在种子、农药等种粮成本连年攀升的背景下,农产品价格常年维持低位也不正常。”胡俞越认为,农产品价格的稳步上涨是合理的,对农民来说是件好事。一味用行政手段压制价格上涨并不明智,应该通过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提高老百姓应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经济实力。
胡俞越强调,应加大对小宗农产品囤货居奇者的查处力度,维护国家正常经济秩序。同时要为社会闲散资金提供合适的投资渠道,通过引导使游资为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出力。
接受采访的专家一致认为,国内通胀压力的不断增大,凸显出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管理价格风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目前国内部分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已经取得了良好的保值效果。
据王骏介绍,在金属期货市场上,今年国内众多有色金属生产企业通过参与上期所和伦敦金属交易所期货套期保值,提前锁定了生产成本和销售利润,其中,江铜、云铜和云铝等企业效益大增。国内钢铁上下游企业也在积极利用期货市场,其中江苏沙钢就取得了较好的套期保值效果。
在能源化工期货市场上,上市公司新疆天业成功利用大商所PVC(聚氯乙烯)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实现“提前销售”。今年该企业在第三季度全部平仓或交割货物后,共获得收益1564万元,影响每股收益达0.035元。
在农产品期货市场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利用期、现货市场“两条腿”走路,并提前锁定销售利润,同时利用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进行风险敞口管理,全方位服务于企业的各经营环节,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