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通胀预期下油脂将重返万元时代

  作者: 来源: 日期:2010-11-01  
      俗话说: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随着物价尤其是食品价格迅速上涨,“囤囤族”应运而生——为减少涨价压力,趁着还没涨,囤积大量生活必需品。食用油在老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食用油涨价背后的原因何在,涨价会有尽头吗?

    一、油脂期货价格猛涨,开始步入万元时代

    近期,国内农产品各个品种轮番上涨,范围也由年初农副产品拓展至大宗农产品。除耳熟能详的“蒜你狠”、“豆你玩”、“玉米疯”、“姜你军”、“糖高宗”,食用油价格上调成为最新的热议话题。

    在我国期货市场上市的三大油脂品种分别是大豆油、棕榈油和菜籽油,但期货价格7月初全面突飞猛进,大豆油期货上涨超过30%,棕榈油期货上涨36%,菜籽油期货也涨23%。向来较昂贵的菜籽油期货突破10000元/吨,豆油期货也逼近每吨万元,较低廉的棕榈油期货也高达8500元/吨(如图)。三大油脂期货价从2008年1月齐齐步入万元时代,维持长达半年,至金融危机爆发后方回落至万元以下。经过两年左右低位盘整,近期再起汹涌涨势,不断刷新两年多来的新高,再次迈向万元时代。

    二、油脂油料成本提高是食用油价格涨价的根源

    我国是以进口大豆压榨为主,进口豆油为辅。7月开始,进口大豆价不断提升,国内油厂成本攀升,国内豆油面临的成本压力加大,当前10月到岸的巴西大豆完税成本4250元/吨左右,11月到岸的美国大豆完税成本4180元/吨左右。按11、12月进口大豆到港成本测算,进口大豆压榨利润为负,国内豆油价格需上涨,企业才能正常开工压榨。从豆油进口看,前三季度中国累计进口豆油87.36万吨,同比减少50%。有关部门预计四季度豆油到港量40万吨,今年我国豆油进口总量可能同比减少47%,是自2003年以来最少的年份。最近中国与阿根廷的豆油贸易争端有缓解迹象,开始进口一些阿根廷豆油,船期为明年3月-5月。我国不断增加进口大豆和豆油来补充国内库存,某种程度上说明我国豆油消费需求十分强劲。

    占我国油脂消费量第二位的棕榈油则完全依靠进口。主产国印尼和马来西亚受气候影响,预计本年度难以增产,产量增长放缓且食用及生物能源需求增加共同推动价格攀升。今年我国棕榈油进口量同比一直较低,目前主要港口棕榈油库存已从数月前70万吨下滑至30万吨,预计后期将逐渐增加进口量,从而给国际棕榈油价格带来有力支撑。

    整体看,由于我国油脂油料对外依存度近70%,一旦我国开始大量进口,必将再次推动国际油脂油料价格攀升,因此现阶段我国很难以很低廉的进口成本来平衡国内高价。

    三、调控手段虽多,短期成效恐不大

    今年我国CPI逐月升高,市场对通胀预期不断增强。因此,央行时隔三年后突然加息,彻底消除对经济“二次探底”的疑虑,也表明政府调控开始转向抑制通胀和资产价格。不过,靴子落地后并未带来太多利空影响,反倒是政府对通胀的承认使价格上涨变得理所当然,油脂价格自然不跌反涨。此外,国家可通过抛储大豆或者油脂来达到平抑价格目的。目前我国港口大豆库存量近600万吨,前几年临储库存也约600万吨,完全可通过竞拍方式进行调控。但目前正是本年度大豆新作上市时期,为不伤害豆农利益,国家不但不能抛储,还要对大豆进行收储。

    根据最新政策,黑龙江大豆收储工作或将全面展开,三等大豆收购价格3800元/吨同比上涨60元/吨。10天前举行的国家临时存储食用油竞价交易会上,计划销售菜籽油29.98万吨,成交率99.73%,均价9181元/吨,部分地区价格破万元。由此可见,抛储动作短期内仍难抑制油脂市场相对偏强格局。

    ●结语

    通胀在中国已司空见惯,但发改委一名未曾透露姓名的官员,不久前对媒体称:央行即便加息,也不可能有效控制目前物价上涨势头,社会必须做好承受一定程度通胀的准备。政府官员承认无法控制通胀实属罕见,我们相信国家也会用各种手段去缓解通胀。不过正如以上所述,办法虽多,但并不能两全其美,效果也不见得立竿见影。身处物价全面上涨的时期,寻找更好的投资和理财工具比默默忍受和等待救援更切合实际。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