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国储抛压, 难改豆油中长期涨势

  作者: 来源: 日期:2010-10-09  
     [和讯网-大商所2010年十大期货研发团队评选稿件]

    近期市场基本面分析

    1.中国进口大豆需求保持上升态势

    据1-8月的海关数据显示,前8个月中国累计进口大豆355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成左右。2010年大豆进口的预测数据随着大豆到港量的不断上升而一再上调,从年初国家粮食局粮油信息中心预测的4600万吨,到目前市场普遍预期的5000万吨以上;而根据商务部预测数据,国内9月进口大豆491万吨、10月进口332万吨,再加上11月和12月的船期测算,2010年中国大豆进口总量可能达到5100万吨,较去年的4255万吨增加20%左右。

    2.国内植物油消费水平长期看涨

    大豆进口持续增长的现象背后,离不开国内消费水平增长的大背景。随着我国收入水平的增长,国内消费也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以植物油消费为例,2006年我国食用植物油人均占有量达到15.1公斤,较1996年增加7.4公斤,年均增幅近10%.同期美国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为34.2公斤,欧盟人均消费量则高达37公斤,分别相当于我国人均占有量的2.26倍和2.45倍;目前我国人均植物油消费量仍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消费潜力巨大。

    豆油目前是我国第一大植物油消费品种,2008年豆油消费量已接近900万吨,占国内植物油消费总量的近四成,略低棕榈油及菜籽油消费量的总和。而10年前豆油年消费仅295万吨,低于菜籽油356万吨的消费量,预计未来我国豆油消费量增长的态势将持续。另一方面,国内养殖业发达,豆粕需求增长空间较大,也会促进大豆进口,并间接提升豆油产量。

    3.国内豆油供给更多依赖进口大豆

    我国目前豆油供给呈现以进口大豆压榨为主、豆油进口为辅、国产大豆压榨补充的格局。以2008年度为例,进口大豆为原料生产的豆油数量为632万吨,占总供给量的比重为66%;豆油进口量273万吨,占总供给量的比重为28%;国产大豆为原料生产的豆油数量约60万吨,占总产量的比重为6%;豆油供给对外依赖程度接近94%.而今年4月与阿根廷豆油贸易中断以来,豆油进口大幅减少,海关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90%的进口豆油来自阿根廷,市场预计这部分缺口将主要由进口大豆弥补。相比豆油进口征收9%的关税而言,进口大豆关税率为3%,加之国内油脂压榨产能过剩,进口大豆数量的激增也属必然。

    4.国内政策关注CPI,价格维稳促使国储抛储

    中国国家粮食局称, 为保证市场供应,稳定食用植物油市场价格,近期将在有关粮食批发市场公开竞价销售部分国家临时存储食用植物油, 竞价销售的品种、数量等具体安排将由有关批发市场提前公告。政府投放存储植物油的消息未出乎市场意料,国家粮食储备机构持有约两年前收储的菜籽油和豆油,逢高顺价销售也成为国储一贯的做法。但在国内CPI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抛储的公告则更多传递出政府急于抑制食品价格上涨的意图。就以往国储抛售的情况看,抛储会对市场产生短期影响,但不能改变市场内在运行的中长期趋势。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下,不排除发生越抛越涨的状况(以往在国储糖抛售时曾多次发生),就豆油供应面看,国内库存较充裕,压榨生产能力过剩,因此国储抛售的消息出台之后,国内价格短期快速、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已相对较小。

    尽管国内豆油基本面库存充裕、压榨行业产能过剩,并伴有国储抛储消息的出台,但对于国内长期消费需求增长的趋势而言,只能起到短期压制价格上行空间的作用;若遇到后市供应面发生转变,不排除爆发性行情的产生,这点从技术面偏多的走势中也得到印证。后市多头上行之路仍将是曲折的,中长期持仓的投资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以控制仓位风险为主,未发生趋势性扭转的条件,应继续坚定持仓。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