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油厂压榨利润可观,短期豆油供应充足
8月份我国进口大豆477万吨,同比增加164万吨。监测数据显示,9月份进口大豆到港量预计为460万吨。一方面,大豆供给充足,另一方面,油厂压榨利润可观。根据测算,从9月1日到15日,国产大豆理论压榨利润在200元/吨附近,进口大豆压榨利润最高在250元/吨,最低在100元/吨附近。9月份油厂开工率普遍比较高,短期看豆油供应充足,部分油厂还面临出库的压力,在价格上还有议价甚至降价出货的空间。
二、市场调控加强,双节期间豆油价格平稳
国家统计局9月11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8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5%,涨幅创下年内新高。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5%。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主要食用农产品价格总体上呈现持续上扬走势。
在通货膨胀预期强烈、食品价格持续上涨的背景下,商务部表示将加强势场调控,稳定市场价格。同时,发改委发出通知要求节前控制物价,要求各地在中秋、国庆期间,加强对粮油食品等价格方面的监管,通过调运、投放储备等措施确保供应充足和价格稳定。发改委重申,节假期间要加强对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禽蛋菜奶等食品价格的监管,重点查处经营者利用节日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恶意囤积等手段哄抬价格的行为。
在这种氛围之下,各大油厂很难在节日期间提高散包装食用油价格,豆油批发价也将保持平稳,双节期间油价上涨困难。
三、豆油进口速度落后,植物油进口压力有限
同往年相比,我国今年豆油进口速度明显落后。2007年我国进口豆油总量为282万吨,2008豆油进口量达到259万吨,2009年我国豆油进口量为241万吨。今年1月份到7月份,我国豆油进口量为39万吨,8、9月份豆油进口量预计总和为50万吨左右,前三个季度我国豆油进口总量预计为89万吨。可以预料的是,由于前三个季度豆油进口量下滑明显,今年豆油进口量将小于2007—2009年的年均进口量。
在豆油进口预计减少的情况下,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更广一些,从进口大豆、进口油菜籽和植物油直接进口的情况看,我国植物油(折算后)今年的进口量较2009年减少75万吨。根据海关数据统计,今年1—8月份我国共进口大豆355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592万吨。根据进口大豆船期预报及装船情况,预计9—12月份大豆进口量为164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345万吨。从全年来看,2010年我国进口大豆到货量预计为5192万吨,比2009年增加937万吨,折油量增加173万吨。2010年1—7月份我国进口油菜籽99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100万吨,预计8—12月份我国进口油菜籽约65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65万吨。从全年来看,2010年我国进口油菜籽到货量预计为164万吨,比2009年减少165万吨,折油量减少68万吨。今年1—8月份,我国植物油进口总量约511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91万吨。根据植物油装运进度初步测算,今年9—12月份植物油进口总量约260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89万吨。综合上述数据,2010年我国进口植物油总量预计为771万吨左右,比去年减少180万吨。将进口大豆、油菜籽增量折油和植物油直接进口增量相加,2010年我国以进口油料压榨生产的植物油和直接进口的植物油合计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75万吨。
所以,从进口角度看,我国今年的植物油进口不会给价格带来沉重压力,在大豆大量进口的背景下,我国植物油总体的供应并没有之前预料的那样严重过剩。
四、美豆大幅走高,国内外价格倒挂需要调整
从美国农业部9月10日公布的大豆单产和产量看,大豆单产上调到44.7蒲式耳/英亩,产量上调到34.83亿蒲式耳。在丰产背景下,美豆价格不但没有出现大幅下滑,反而大幅走高。这一方面是因为美豆需求旺盛,出口预估增加到14.85亿蒲式耳,年末库存较8月份预估减少1000万蒲式耳;另一方面是因为美玉米价格大幅上涨,基金追捧明显,同时美棉花创16年以来的新高,其他作物的大幅上涨引发了和大豆争夺播种面积的预期。“争地”因素的加入,使得美豆价格很难大幅下跌,这将在成本上支撑豆油价格。
从目前的进口成本看,进口豆油的到港成本价已经超过了沿海四级豆油销售价格。国内豆油的售价已经和进口豆油呈现倒挂现象。从进口大豆成本看,8月份我国到港的进口大豆平均CNF价格为431美元/吨,比7月份上升9美元/吨,折合到港完税成本3475元/吨。根据进口大豆成本监测数据显示,9—12月份进口大豆到港成本将进一步上升,预计9月份到港的进口大豆完税成本为3585元/吨,10月份将上升至3700元/吨,11月份进一步上升至3780元/吨。随着进口大豆到港成本的增加,国内豆油价格也将水涨船高。
综合分析,“双节”期间,豆油供应充足,价格受到相关部门的严密监管,这其间豆油价格可能受压。但展望第四季度,今年植物油进口相比去年出现下降格局,豆油成本的逐步抬升将使豆油价格重心稳步上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