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比价失衡 资金流入
回顾2009-2010年以来的农产品市场,小品种农作物遭到轮番上涨过后,尽管受到国家政策面的调控,包括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也纷创历史高点,秋粮作物产量预期的差异,目前价格走升并没有完全停止迹象,且国际市场小麦2个月时间涨幅达1倍,CBOT玉米涨幅也达到近40%.除此之外,具有软商品性质的国际棉花创出1995年以来15年的新高,白糖期货价格也大幅走强。总体来看,目前全球包括中国市场,唯有豆类商品受供需基本面过度炒作而遭到严重压制。当前豆油市场距2008年高位近15000元/吨相去甚远。
从资金面来看,尽管欧美日本等发达经济体此前遭遇了一些问题,但从我们跟踪来看,全球经济总体恢复性增长的基调将难以扭转,同时,这些问题的出现只会延长各个国家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步伐。也由此,货币流动性的充裕将进一步推动各个国家潜在的通胀预期,并加剧投机资金对大宗商品市场的追逐步伐。对于中国而言,我们确信,资金从来都不短缺,而缺乏的是市场的信心,在此轮房地产调控已经超过政策制定者的预期之后,决策者也将会不同程度上重新考虑政策的实施,同时中国从今年开始的系统性工资上调、粮食价格的普遍走高,通胀在普通百姓心中预期将进一步走高,刺激资金找寻价值洼地,并从价值相对较高的商品中撤离。
基本面:利空向利多基调转移
国际市场自2010年以来,受美国大豆创历史纪录的产量预期,南美巴西、阿根廷大豆较上年度大幅增产预期,豆类油脂均在偏空的基本面供应压制之下,没有像样的上涨行情。但上半年全球大豆油脂贸易主要集中在消费国和南美主要产量国之间,下半年将进入美国大豆、豆油等的出口消费旺季。美国一贯的销售策略,势必封堵豆类的低位空间。我们预计美国大豆今年的单产可能难以达到预期的高位,同时市场也开始进入到南美种植天气的炒作阶段,将更多呈现出利多基调。
依据USDA最新报告数据,近20年来全球植物油库存消费比整体呈现震荡下滑趋势,其中,豆油库存消费比递减趋势尤为显著。2010/2011年度,全球豆油库存消费比预期将降至5.75%的历史低位。与此同时,全球豆油产量的增长慢于消费增长,将导致产销差到达近20年的最低水平(-21.8万吨)。据此推断,全球豆油市场供需面趋紧的主基调料将延续。
从中国方面来看,中国自9月份开始,下半年假期陆续来临,油脂消费也将有所加快,伴随去库存化的加速,且豆类压榨企业利润不振,供应阶段性减少,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提振豆油的价格。
进口大豆填补进口豆油下滑
今年3月底,我国商务部通知召开中国粮油企业会议,要求严格限制从阿根廷进口毛豆油的质量标准。4月起,我国将自阿根廷豆油进口许可证的发放权统一收归商务部,同时针对阿根廷进口豆油执行“毛豆油溶剂残留量不超过100mg/kg”的国际质量标准。中阿豆油贸易纷争由此拉开序幕。
作为世界最大的豆油进口国,2009年中国从阿根廷进口了183.5万吨豆油,占阿根廷当年豆油出口总量的近四成。中国限制阿根廷豆油进口的政策有力地回应了阿根廷近年来针对中国商品征缴反倾销税等限制措施,中国豆油进口量显著下滑。2010年4-7月中国豆油进口26.3万吨,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94.8万吨。为迎合中国需求,USDA于6月份批准对向中国出口的美豆油临时发放植物检疫许可证,7月豆油进口量有所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豆油进口需求受限,为大豆进口量的增加埋下伏笔。4-7月我国大豆进口量均实现同比大幅增长。4个月大豆进口量总计1971.5万吨,较去年同期水平(1632.5万吨)高出339万吨。按照16.5%的进口大豆出油率,转换成油总量在55.94万吨,尚不能弥补4个月以来豆油进口量削减幅度(68.5万吨)。
在目前市场仍受制于相对宽松的供应基本面压制下,行情有望充分夯实8000-8400元(豆油主力Y1105合约)底部空间。在周边其它农产品如小麦、玉米以及软商品棉花、白糖纷纷走高的市场环境下,豆油乃至整个油脂板块价值严重被低估的特点,必将被资金所关注,未来走高空间直指9000-10000元空间,并有望成为节后领涨品种。在可能调整的风险方面,需要密切留意基本面上的国储抛售,以及整个宏观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