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供应充裕压制油粕行情走强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0-07-12
     7月上旬,国内油粕现货价格整体表现低迷态势,企业加工利润受到影响。上周虽有期市价格上涨带动油粕价格适度上扬,但从国内整个消费环境来看市场依然表现为价格上涨乏力,产品供应充裕、市场采购谨慎依然制约油粕行情走强。

    期市价格走强传导现货市场

    受美盘期价大涨带动,大连豆类期价全面高开,多维持高位小幅震荡走势,豆粕领涨,延续近期相对强势表现;其中豆粕1101合约盘中及收盘均创下自前期低点反弹以来新高,也是近一个半月以来新高。受此影响国内豆粕现货价格顺势涨价,平均主流涨幅在40-100元/吨之间不等,个别企业涨幅高达150元/吨之多。在前期豆粕价格稳步下跌的形势下本周豆粕价格基本涨回落价前水平。而对于此次涨价似乎我们也能找到很多利好的理由,比如吨豆粕销售价格逼近生产成本、生猪价格持续回升、三季度的养殖需求等因素。

    与此同时,国内食用植物油现货市场价格却反其道表现下跌,期市上涨难以撼动低迷的基本面。机构监测7月8日,环渤海地区四级豆油出厂价格集中于6950-7000元/吨,华东沿海地区四级豆油出厂价格集中于7080-7100元/吨,华南沿海地区四级豆油出厂价格集中于6900-6950元/吨,普遍下跌50元/吨之多。

    企业开机率水平高油粕库存压力大

    据山东某油厂人士介绍,目前国内沿海的生产企业开工率水平都比较高,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企业大豆原料充裕,理应50%左右的行业开机水平基本都接近满负荷生产,进而使得企业库存增加比较明显。另外,由于现在处于季节性消费淡季,所以销售进度与生产进度不成正比。据粗略统计,我国沿海油厂豆油库存水平在90万吨左右,大豆存货水平在近600万吨,其中6月份进口大豆总量在620万吨再次加大市场压力。

    油厂方面虽然有较强的挺价意愿,但是部分企业已经明稳暗降。面对观望气氛浓厚的市场,生产企业或将通过限制企业开机率和降价促销熬过这个夏天。

    生产利润被压缩后期大豆采购或下降

    由于油粕行情持续低迷,生产企业利润被压缩。根据7月9日数据统计,上周豆粕价格上涨带动企业利润小幅攀升,按照上周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3360元/吨计算,大豆初榨环节盈利86元/吨,较6月底有每吨110元的涨幅。由于黑龙江地区油厂停产较多,为此市场供应量相对平稳,但是企业初榨效益仍是每吨亏损63元左右,大豆收购积极性不高。因为油粕压榨效益处于亏损与微盈利间震荡,企业继续降价亏损销售的可能性不大。

    分析油粕行情如此低迷的重要原因是供给充裕,沿海地区油厂大规模采购进口大豆,导致到港大豆数量不断的创新高。因为供需发生不平衡状况,为此生产企业也该注意规避盲目加工和扩产而带来的风险。为此,在6月份大豆进口总量620万吨的市场形势下,7月份进口大豆数量或将在500万吨左右,8月份大豆进口总量预估450万吨,9月份大豆进口数量或在400万吨左右。按照月均沿海油厂消耗350-400万吨的水平计算,第四季度油粕行情或将全面回暖。

    远期节日需求或为价格提供动力

    据农业部对全国470个集贸市场定点监测,上周全国活猪平均价格9.96元/公斤,较前一周上涨2.6%;全国仔猪平均价格14.46元/公斤,较前一周上涨0.8%;仔猪价格连续2周回升,累计涨幅0.9%。持续回暖的养殖业或将为豆粕需求提供一定的市场支撑,尤其第四季度开始天气转凉为饲料消费提供更加有利得市场环境。

    与此同时,在豆油消费方面恰逢中秋及国庆两大节日,节日历来是豆油消费的集中期,为此不排除9-10月份豆油行情盈利扩大的可能。然而,对于油粕产业来讲过分的产能扩张导致的供大于求局面将会是产业永久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