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由于供给的宽裕将限制三季度油料油脂市场的上涨空间,整体仍将以震荡为主,而天气变化将成为三季度行情的主导因素。
一、二季度行情回顾
一季度时,油料油脂板块走出了一波“探低回升”行情。而在二季度中,“冲高回落”则较好描述了板块整体运行情况。
我国政府在三月底时表示将从4月1日开始对阿根廷豆油实施贸易制裁,国内油料油脂各品种便在四月上旬开始发起了一波短暂的上涨行情,直逼前期高点。同时,我国油菜籽的减产预期也令做多投资者信心满满。但随着前高压力的显现及五月全球金融市场空头氛围的浓重(投资者担心欧洲债务危机可能拖累全球经济复苏),期价上冲突破未果,反而纷纷回落。直到端午节后,由于加拿大该阶段雨水过多,令油菜籽播种进度大幅落后于正常年份,ICE油菜籽价格强势上扬,从而带动国内板块期价略有反弹。
油料油脂市场基本情况
一、全球油料油脂供需依旧相对宽松
从美国农业部6月公布的最新油料油脂报告中可得,2010/11年度全球多数油籽品种产量出现增长,但由于占油籽总产量55%以上的大豆出现9百多万吨的产量下滑,故2010/11年度油籽总产量略有0.1%左右的下降。
虽然本年度全球油籽压榨量约以4.6%左右的速度增长(高于5年平均3%的增速),但受上年度期末库存较大影响,2010/11年度油籽库存量略有增加,而库存/压榨比则稍有下滑。
从6月美国农业部的预测数据来看,位居全球第一大植物油产量的棕榈油将在2010/11年度增产7.1%,另外主要植物油品种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故本年度植物油的供给将有5.3%左右的提高。而据预测,全球植物油的消费增长仅为4.5%,故从全球植物油库存/消费比变化来看,2010/11年度的库存/消费比将较上一年度上涨0.3%,至9.1%左右,而期末库存更将创出1311万吨的历史新高。
综上所述,未来如果没有严重的自然灾害天气或者其他不可抗力的灾难发生,那么2010/11年度的全球油料油脂供需依旧处于相对宽松的格局中。
二、中国市场已形成全球油料油脂“堰塞湖”就我国目前国内情况来看,库存压力大是制约油料油脂价格上涨的关键因素。
二季度中后期,国内进口油、籽到港供应有增无减,豆油、棕榈油面临较为集中的供应压力,结合终端需求的持续疲软,包括中间环节贸易商囤货意愿的显著降温,加工厂及其经销商的油脂库存水平不断攀高。据市场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国内的豆油库存(商业+国储)容量在200万吨左右,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同时大豆库存总量(商业+国储)更高达1000万吨左右,折油量达到180万吨-200万吨,约占每年我国豆油消费总量的四成左右。在我国沿海、沿江主要口岸,棕榈油的库存总量,已经创纪录的攀升至70万吨以上。菜籽油方面,根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指示,中储粮于近期已经和部分油厂签定了新年度的加工、储备合同,根据官方公布的预期收购总量500万吨来看,这意味着今年将有过半的新菜籽进入国家储备系统,折算成菜油约合170万吨-180万吨。由于政府实行“顺价”轮换的油、籽抛储原则,目前仍无新的大豆和植物油轮储动向。
因此,我国油料油脂市场的商业及政府双高库存,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球市场供应“堰塞湖”,这将继续压制三季度初国内油脂市场的反弹空间。
2010年3月底,我国政府突然宣布将于4月份起,针对进口阿根廷豆油实行限制政策,这也是继去年12月份进口油菜籽遭禁(“黑胫病”检疫)之后,油料油脂进出口方面的又一政策面题材,同时也催生二季度中、前期国内油脂市场的多头炒作,并对豆油进口数量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
海关总署新近公布的统计数据称,中国在2010年5月份进口豆油34,241吨,较2009年同期锐减81.74%。今年头5个月里,国内总共进口豆油192,990吨,同比下降73.10%,相当于每月仅一船或两船的进口豆油到港数量,创下自2002年迄今的九年来“地量”水平。
但若未来两国贸易纷争得到缓解,我国恢复阿根廷豆油的进口,那么又将给市场增添不少供给压力。
三、北半球大豆生长多存变数
从美国农业部6月对全球大豆产量的预测数据来看,2010/11年度全球主要大豆产销区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其中以南半球的阿根廷、巴西减幅较大,分别达到7.4%和5.8%,理由则在于预估种植面积的减少及单产下调,从而给产量带来双重压力。
由于一般10月南美才开始陆续种植大豆,因此对于三季度来讲,市场更多关心的是北半球大豆的生长情况,也就是美国和中国的大豆产量问题。
从目前美国农业部每周公布的农作物种植及生长情况数据来看,无论种植进度与大豆出芽率均好于去年同期,与近5年来平均水平相当。外加天气状况的良好,大豆目前优良率远好于近年来水平。
6月初,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组织(NOAA)发布的报告称,2010年夏天可能会出现拉尼娜天气现象,这将使美国中西部产区出现威胁性的高温干燥天气。报告称,太平洋海域的厄尔尼诺天气现象已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将是拉尼娜天气。拉尼娜天气将使2010年夏天美国中西部产区天气更为炎热干燥,由此将导致作物亩产下降。尽管美国大豆播种情况良好且目前天气接近理想状态,但拉尼娜天气的出现将导致大豆市场不确定性增加,这将成为价格利多因素。8月份是美国大豆生长关键期。如果拉尼娜天气在关键生长期之后出现,则对作物产量影响会较小,而干燥天气还有望加快作物收割进度。但如果提前出现,那么美国大豆产量将遭受较大影响。
从每年的四月中旬开始,黑龙江大豆进入新季播种期,通常在五月中旬结束。但今年四月份黑龙江地区突降大雪,持续的低温天气和地表湿度延迟了大豆播种的正常时间。进入5月份以来,由于受强降雨以及低温天气的影响,黑龙江主产区大豆播种工作被迫进一步延迟。来自黑龙江气象部门的消息称,今年10月份之前,黑龙江部分产区气温正常略高,存在夏伏旱的可能,或可形成旱灾。不过今年大豆播种期普遍推迟,一旦后期遭遇早霜侵袭,大豆单产势必大幅下滑,这些因素对于远期国产大豆价格来说倒是潜在利好,值得关注。
另外,进入6月份以来,黑龙江地区的平均温度直线上升,气温的回升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春季的热量不足,但也使得部分产区旱象略有抬头。据产区市场人士称,目前多数产区的光热条件较为适宜,且正处于出苗阶段的大豆长势要明显比去年同期要好,后期长势仍需观望天气状况的变化,尤其是8月份主产区的天气状况对于届时处于鼓粒灌浆阶段的大豆生长较为关键,这一段时间如果出现干旱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往往会高达30%以上。
四、拉尼娜或将令南美大豆种植出现不利状况
前文提到,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组织预计2010年夏天可能会出现拉尼娜天气现象,这将使美国中西部产区出现威胁性的高温干燥天气。不但如此,据澳大利亚气象局5月12日就表示,太平洋地区的厄尔尼诺现象已经结束,一些关键指标目前预示冬季晚期以及春季可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在北半球是夏季晚期及秋季)。由于当前处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拉尼娜现象得到加强,因而出现拉尼娜事件的可能性较大。
6月初,据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称,随着拉尼娜现象形成的几率增强,2010/11年度阿根廷春季和夏季期间天气可能比正常更加干燥,威胁到农作物生长。交易所首席气象专家称,虽然2010/11年度情况可能不错,但是农作物将会吸取现有的水分,导致土壤干燥,影响到2011/12年度农作物播种以及生长。
巴西国家空间研究院气象预报与气候研究中心和巴西国家气象研究所6月21日共同发表三季度天气预报称,太平洋赤道附近表面水温与4月相比出现下降,太平洋中、西部信风较正常年份加剧,这显示“拉尼娜”现象趋于生成。“拉尼娜”最活跃的阶段预计在下半年,可能会影响巴西东北部、中西部雨季的开始。据巴西私人气象机构表示,2010/11年度天气持续干燥,可能耽搁巴西大豆播种工作。气象专家称,巴西大豆播种时间可能推迟三十天或者更久,尤其在中西部以及马托格罗索州等地区。巴西农户希望降雨能够提高土壤墒情,他们可以在九月底到十一月份期间顺利种植大豆。但是拉尼娜现象可能导致大豆播种耽搁。巴西大豆播种工作可能因为拉尼娜现象带来的干燥天气而耽搁。在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年份里,巴西油籽和谷物产量通常会急剧下滑。
五、大马棕榈油进入季节性增产周期
进入三季度后,由于气候适合,棕榈油产量会进入一个季节性增产周期,一般会持续到每年的10月左右。 据当地分析师表示,今年马来西亚毛棕榈油产量可能高于上年的1760万吨,因为政府实施的重播项目实施依然缓慢,而成熟面积继续提高,将提高供应。
据行业分析师称,考虑到中国和印度目前更青睐豆油。今年下半年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可能提高,因为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提高,而棕榈油与豆油的价差缩小致使主要进口商更愿意采购豆油,从而影响到了棕榈油出口增幅。
另外,今年3月份之后,由于马来西亚政府宣布加息,使得令吉汇率持续大幅走高,间接影响到当地棕榈油市场的上涨空间。令吉币值的明显上扬,一方面造成生产国的棕榈油精炼成本攀高,另一方面也直接造成以美元结算的出口报价被动上调。
六、加拿大油菜籽存在潜在利多
据加拿大油菜籽种植户协会表示,今年加拿大油菜籽产量可能比上年大幅减少,最多达到1000万吨,出口也可能相应下滑,可能从上年的700万吨减少到600万吨。因为洪涝导致种植面积下滑,过量降雨影响了油菜籽单产潜力。西加拿大农户目前只完成了85%的油菜籽播种计划,因为降雨过量,导致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多雨天气依然令人担忧,加拿大农户已经发现一些油菜籽作物叶子变黄。油菜籽行业最初曾预计今年油菜籽播种面积将会达到1680-1780万英亩。目前仍需要时间来评估受损程度。
七、美国生物柴油补贴悬而未决
豆油未来走势仍与美国生物柴油补贴能否恢复相关。截稿时国会尚未通过这一法案。一旦补贴得以恢复,美国生物柴油产量与豆油消费都将显著提升。
据美国普查局发布的报告显示,自2009年10月份以来美国豆油非食用消费量大幅下降,其中非食用消费量中90%以上都用于制造生物柴油。数据显示2010年3月份美国用于制造生物柴油的豆油使用量达到1.28亿磅,而2009年12月份则为2.36亿磅,因此近几个月来美国生物柴油消耗的豆油量大幅减少。这主要是由于美国生物柴油补贴政策(生产1加仑的生物柴油补贴1美元的税收减免政策)截止到2009年底结束,并导致美国80%以上的生物柴油生产停滞,且目前尚在等待新的税收减免等补贴政策的出台。因此如果下半年美国生物柴油新的补贴方案通过,且若原油价格仍保持高位运行,则预计制造生物柴油而消耗的豆油量将会出现报复性增长,从而将可能再次给市场带来热门炒作题材。
八、我国政府托市政策提振市场底部 4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会议决定继续实施油菜子临时收储政策,收储价格由1.85元/斤提高到1.95元/斤。国务院提高油菜子收储价格至1.95元/斤的政策对菜油市场形成良好的托市效果,保护油菜籽价格有助于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此举有利于菜油顺价销售并提振国内植物油底部。目前国内菜油销售价格多在8050至8500元/吨,只有当价格大多超过8500元/吨时,才会逐渐面临库存释放的压力。
2009年11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宣布给收购国产大豆的加工企业每吨160元的补贴,以拉平进口大豆与国产大豆的价差。然而目前进口大豆的价格已经从年初的每吨3900元-4000元下滑到现在的3400元-3600元,如果处于保护我国豆农的利益考虑,本年度我国大豆补贴政策仍将继续,而且补贴幅度将进一步提高,以避免进口大豆继续吞噬国产大豆的市场份额。
通过上述分析,从基本面来看,当前市场实际供给相对宽裕,且预计该宽松格局将延续到2010/11年度,因此油料油脂板块上行压力较大。但由于本年度出现“拉尼娜”气象的概率较大,若在北半球大豆生长关键期(8月)出现干旱等不利天气,或将令油料供给遭受较大损失。另外,“拉尼娜”也将影响南半球大豆种植,从而给市场带来利多支撑。国内惠农政策的延续也将支撑油料油脂价格。
季节性等分析
一、三季度前期或以走弱为主 油料油脂走势以大豆马首是瞻,因此我们重点以大豆为切入口分析后市走势。 从美豆历史月度涨跌概率来看,7月的上涨概率是全年最低的,仅为32.4%,相对来讲,下行可能性较大。其中一个基本面上的原因可能是,在7月北半球的大豆种植基本完成,而6月份南美大豆全面上市,这些造成了大豆的上涨动能明显减缓,市场逐渐见顶。而黑龙江与北美的主要种植品种属于中熟类型,因此对大豆产量影响最大的是8月份的天气情况。另外,7月下旬这段时间容易出现高温天气,而且当时也已经能对8月份的天气做出较为精确的预报,这也是为什么CBOT大豆的天气行情往往在7月下旬进入高潮的原因。 因此,接合上述基本面情况可得,今年7月如无严重的灾害(如严重干旱)发生,从而影响大豆等油料生长,那么油料油脂价格在三季度前期走弱概率较大。
二、资金面总体谨慎看待后市 CFTC公布的美豆持仓情况看,2010年二季度总持仓一直维持在2009年以来的较高水平,市场总体谨慎看待后市。而原本应该做空套保的商业参与者们却一直维持较高净多头寸,也令市场难有更多做多资金入市。后市商业净头寸若转为净空,而总持仓也增幅明显,那么期价或将有所大幅度上扬。
三、“不破不立”或将重演 09年以来,各大宗商品强势反弹,投资者一直看好处于价值洼地的油料油脂板块,但市场实际走势则令无数做多者折戟沉沙。反观历史可得,在2000年以来的两次较为大级别的上涨行情前,期货价格将向下突破一个较长的盘整区间,从而令市场看多人气降至最低,这时才真正开始一轮气贯长虹的上涨。
因此,油料油脂板块在经历了一年多来震荡整理,且运行区间不断缩小,后市若要大幅上涨,则可能先将面临一波下挫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