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夏粮收购价格上涨 专家称不会增加通胀压力

  作者: 来源: 日期:2010-07-06  
      CPI变化的主要动因是非食品价格变化 粮食价格每上涨1%仅使CPI上涨0.30%

    粮食牵动着亿万百姓的心,去年下半年开始的粮食价格上涨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过受访专家认为,夏粮收购价格上涨不会增加通胀压力。

    近日根据农业部农情调度,今年夏粮总产将超过2460亿斤,接近上年同期水平的2467亿斤,夏粮丰收已成定局。但这仅仅7亿斤的差距,意味着中国夏粮连续6年增产的态势戛然而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各地也传来因预期粮食后市看涨,导致部分地区的夏粮收购价格上涨,甚至出现抢购夏粮的现象。

    “今年春季,西南5省区旱灾以及近期南方暴雨水灾等因素,造成粮食减产,价格上涨,后市依然有涨价的预期。”一位个体粮商面带喜色地对记者表示。

    “所谓夏粮,是指夏季收获的粮食,其品种主要包括小麦(资讯,行情)与早稻。其主产区基本未受今年洪涝灾害的影响。”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张晶指出。粮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粮食价格牵一发而动全身。粮食收购连接生产和流通领域,收购价格不仅影响种粮农民收入和种粮积极性,也影响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中(终)端价格。

    按照国家统计局现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编制方法,CPI产品构成共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其中,食品权重约为33%,具体包括粮食、肉禽及其制品、蛋、水产品、鲜菜和鲜果等农产品。

    进入2010年以后,CPI逐步上行,5月份CPI更是达到了3.1%,通货膨胀已成为坊间热议的话题。在西方经济学中,CPI的确是衡量和判别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西方国家一般以CPI连续上行6个月且超过3%为判别通货膨胀的尺度。

    “应用计量经济学中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农产品价格与CPI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食品价格上涨并不是CPI上涨的主要动因,对非食品价格的影响也不大;CPI变化的主要动因是非食品价格变化,非食品价格对CPI和食品价格的影响十分显著。”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仇焕广认为。根据他的测算,粮食价格每上涨1%会使CPI上涨0.30%,其中稻谷、小麦、玉米(资讯,行情)每上涨1%分别会使CPI上涨0.09%,0.09%和0.12%。反之,非农产品价格变化每推动CPI上涨1%会使稻谷、小麦和玉米价格分别上涨2.0%,1.94%和3.2%。基于2000年来月度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农产品价格变动与CPI互为影响,农产品价格并不是CPI变动的主要动因,非食品价格对CPI和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显著。

    “物价上涨不一定就是通胀,而且从1998年以来中国经济就没有发生过通货膨胀。1998年以来,中国的经济曾经发生过两次的物价上涨,一次是2004年,一次是2007年—2008年,这两次的物价上涨都是由农产品短缺所造成的,前面一次是粮食价格,后面一次是猪肉价格。”在日前由对外经贸大学EMBA中心主办的“2010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暨“2010年校友联谊日”活动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表示。在他看来,这都不是通胀,通货膨胀的含义是指由于货币发行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不是某一种产品价格的上涨。

    “1996年中国粮价达到历史最高点,每100斤84块钱,到了2003年第四季度夏粮收成的时候,粮食价格开始转为正增长,在此之前都是负增长,一直到今天粮价都没有达到84块钱。十几年过去了,农产品的生产资料价格涨了多少?”王国刚分析。

    “粮食价格上涨,使农民从种田中得到了更多利润,带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最终导致粮食库存问题将有所缓解,毫无疑问,处于高位的粮食必将有所回落。这样才能使粮食价格处于一个好的基本面。”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佑林指出。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