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大豆供应充足,压制下游油粕市场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0-06-25
  众所周知,今年4月以来,我国政府对进口阿根廷豆油进行了限制,使我国的豆油进口数量持续减少,而受近几年的收储政策影响,东北地区国产大豆成本长期偏高,难以南流,使得国内大豆进口数量不断上升。一直以来,市场都格外关注国内大豆、植物油的进口情况,从当前的进口数量及库存等情况看,供应充足的局面,已经开始对市场形成潜在的压制作用。

  一,大豆进口数量创下纪录

  数据显示,今年五月份我国进口大豆43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4%,今年前五个月大豆进口量为1960万吨,同比增长12.8%. 而GYB掌握的相关数据资料显示,我国6月份大豆进口到船将触及600万吨,成为历史新高(若未来一周有延迟或改期船只,到港将略减),而目前国内进口商已经放慢对7月新船的预订,即便如此,初步数据显示,我国7月份大豆到港仍将达到500万吨。

  从近几年的大豆进口数据来看,今年过去的5个月里,只有2月份的大豆到港低于去年同期,其于四个月份均为同期最高到港数量。而从进口大豆到港的时间性上看,每年的6、7月到港数量均非常庞大,进入9、10月则开始减少,不过因节日等关系,每年的8-12月这五个月的到港量并不会比1-5 月份的到港量明显减少,于是,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整个2010年进口大豆的数量将很可能达到创纪录的4700万吨,甚至更高,这也基本与官方及私人机构的预测水平相一致。

  二,进口大豆库存维持高位

  由于进口大豆到港数量的增多,而各地企业消化有限,使国内进口大豆库存量持续增长。截止6月25日,根据跟踪统计的数据显示,国内港口地区进口大豆的库存量约在581万吨,处于历史最高水平。虽然港口大豆库存中贸易豆较多,但企业的大豆库存充足,为减少后期陆续到港压力,各地企业不得不持续开机。然而,当前港口地区的日均压榨量仅维持在14.6万吨左右,与庞大的库存及陆续的到港量相比,消化仍较为缓慢。

  同时,企业的开机,必然增加豆油、豆粕供应,对未来下游产品的销售带来无形压力。于是,有部分进口厂商已经或正准备延迟进口大豆装船,用以缓解未来将产生的供应压力;此外,也有少数厂商有取消交货合同、改变交货月份,甚至有洗船计划。从进口厂商的策略可以看出,进口大豆未来将带来的压力着实不小。

  三,大豆折油弥补油脂缺口

  实际上,我国大豆进口数量激增,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豆油进口受限后,市场预期将依靠增加大豆进口来弥补豆油供应缺口所造成的。自从国家规定买家必须按照国标溶剂油残留指标来申请进口许可证后,已经有超过20万吨的阿根廷豆油订单被取消,于是国内豆油的进口到港数量明显降低。


  数据上显示,今年5月份中国进口豆油34241吨,1-5月累计进口192991吨,同比下降82%.同时,传统的替代豆油需求的棕榈油,进口数量也略有下降,即今年5月份我国进口棕榈油470673吨,1-5月累计进口2492113吨,同比下降3%.在国内需求稳定的状态下,进口植物油将减少自然需要增加油料的进口压榨予以弥补。

  然而,过去的 5个月时间里,我国进口大豆累计同比增加超过220万吨,虽然大豆正常到港,但部分企业由于设备整修、油粕胀库等原因,并没有进行生产压榨,而且未来进口大豆到港将持续,并有可能使今年较去年的大豆进口增幅超过500万吨,这折合成豆油,约为93万吨,其约为国内正常年份里豆油进口需求量的39%,如此高的弥补比例,自然给压榨企业带来负担,并带来油粕产品的胀库风险。

  目前,国内港口地区大豆压榨企业仍有62-137元/吨的压榨利润,面对未来几个月大豆供应量较为充足的状况,多数企业积极销售远期下游产品合同,防止将来大豆到港带来的损失。而由于植物油正处于季节性需求淡季,企业的挺价意愿逐渐弱化。整体看,豆油等下游产品处于进口大豆的潜在压力之中,已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