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豆粕市场收盘下跌,主要原因是邻池大豆暴跌。截至收盘,CBOT豆粕下跌6.00至7.70美元不等,其中,7月合约下跌6.80美元,报收277.20美元/短吨;9月合约下跌6.30美元,报收262.30美元/短吨;12月合约下跌6.20美元,报收253.10美元/短吨。全球经济形势令人担忧,促使交易商平仓抛售。一家大型公司取消了注册仓单,说明供应紧张,但是未能提振市场人气。投机基金抛空了2,000手合约。豆粕市场成交量估计为55,183手。
基本面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表示,植物油价格能够保持坚挺态势,而油粕市场走势可能相对薄弱,这是因为棕榈油供应已经达到令人担忧的水平。自2009年10月份以来,油粕价格大涨了29%,相比之下,植物油价格上涨了20%,但是目前油粕的卓越表现已经出现了变化,因为南美大豆产量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导致油粕供应大幅提高。FAO称,全球市场有望恢复,2009/10年度剩余时间内甚至2010/11年度初期油粕价格可能会受到下跌压力。
国内方面,商务部6月4日消息,中国商务部发布大宗农产品进口信息显示,本期(5月1至15日)进口豆粕实际装船0.00万吨,5月进口豆粕预报装船0.09万吨,6月进口豆粕预报装船0.15万吨。本期进口豆粕实际到港0.02万吨,下期(5月16至31日)进口豆粕预报到港0.06万吨,5月进口豆粕预报到港0.09万吨,6月进口豆粕预报到港0.03万吨。
另外,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5-7月份进口大豆到货量将超过1,500万吨,其中6月份进口大豆到货量将创下高达600万吨的历史单月进口新高。而国内养殖及饲料企业采购意愿不强,多采取观望态度,尽管国家启动了猪肉收储政策,但供应规模庞大、需求进入淡季以及局部地区疫情的影响,生猪市场仍处于弱势局面,豆粕、饲料等需求的恢复还有待时日,国内豆类现货市场低迷的行情预计还将持续。另外,主产区黑龙江大豆产区的大豆播种基本完毕,近期黑龙江地区天气晴好,有利于大豆的生长,目前市场缺乏季节性炒作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