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并购后的中储粮主营业务将拓展为粮、油、糖、肉、棉的仓储、加工、贸易和物流。伴随着经营范围的急速扩展,中储粮将更名为中国农产品储备集团。
三巨头结盟——华孚集团、中储棉都是国资委下属企业,属于政策性中央企业。华孚集团主要承担中央储备糖、储备肉的管理等政策性业务。华孚集团是中国第一大糖商,近两年屠宰生猪量稳定在60万头以上。而中储棉则具体负责国家储备棉的经营管理,2009年进出库棉花总量超过400万吨。
在储备肉和储备糖的同时,华孚同时还经营食糖、肉类、菜蔬、酒类等副食品的生产加工、批发、零售、进出口、物流、工程设计及承包、食品检测及研发、连锁商场等业务。
中储粮总公司一位副经理表示,“与并购中储棉相比,中储粮特别看重华孚集团的实力。华孚集团旗下有中国糖业酒类集团公司、中国食品集团公司、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等6家子公司,个个都实力强劲。”
以中国糖业酒类集团公司为例,该公司销售网络遍布全国,主办的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每年举办春秋两届,成交额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粮油央企整合提速——中储粮并购华孚集团、中储棉公司,反映国内粮油央企整合在提速。此次中储粮整合华孚、中储棉,从采访获得的消息来看,比较顺利。主要原因是,华孚和中储棉都是政策性企业,跟中储粮业务接近。而中储棉虽然不属于食品类企业,但考虑到其规模比较小,综合考量下,国资委还是将中储棉划归至中储粮。对于国家重点扶持中粮、中储粮,业内早已尽人皆知。相关政府部门在制定“十二五农业规划”和到2020年的“粮食加工产业规划”、“油脂油料产业规划”等文件时,两大企业一直密切参与,而成千上万个中小企业则未受到足够重视。
政策隐忧——华孚、中储棉两公司人士均对本报表示,这次整合没什么风险,因为都是政策性企业,出现亏损有国家财政给予补贴。
不过,对于即将公布的三家整合,业内人士提出了质疑。“2000年中储粮成立以来,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有目共睹,但是花费的成本也非常大,每年几十个亿。”前述中粮协负责人评判说。他还指出,出现问题的根源首先在于政策设置上的不合理,“国家本来定位中储粮是非盈利机构,稳拿财政部的补贴,但中储粮又是国资委的下属企业——要求企业每年完成利润增加指标,要盈利要赚钱,这等于说是财政部和国资委‘打架’”。
除了政策和利益冲突之外,中储粮从储备粮油扩大到棉、糖、肉,利用政策赢利的空间再度增大,在业内也将引起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