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将推动豆价继续走高
上个月豆类市场并无重大利好出现,但国内外期市均走出了一波强劲的上涨,这一点如果单用技术反弹来解释肯定有些牵强,因为内外盘都出现了明显的远强近弱格局。比较合理的理解是,通货膨胀预期对远期合约的影响较大。4月份,市场分别于19日和28日出现过重大利空,一次是高盛欺诈门和国内房产调控导致的“黑色星期一”,一次是欧洲债务危机和货币收紧预期再次升级导致的集体大跳水,但在上述两次利空打击之后,国内豆类商品期价都很快收复失地。节日期间,央行年内第三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收紧流动性,但市场反应仍相对冷淡。由此可见,笔者认为政策调控也好,债务危机升级也罢,都很难敌过通胀对大豆市场的推升作用。按4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10年《农村经济绿皮书》观点,预计2010年中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总体或将上涨4%,粮食生产价格上涨可能超过5%。
CFLP日前发布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5.7%,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该指数已持续14个月保持在50%以上。同时,社科院蓝皮书指出,2010年中国有望进入新一轮即第11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若果真如此,商品的消费需求有望继续升温,同时将增加通胀风险和调控难度。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东大会上,投资大师巴菲特也对通胀表示了同样的担忧,称“重大通货膨胀”的风险正在增加,不仅在美国,在全世界都一样。中美两国真正的紧缩政策仍在酝酿,还需等待。
当然,通胀水平并不能成为决定商品价格的主导因素。但具体到豆类商品而言,由于前期有过大幅度调整,大豆期价整体涨幅相对滞后于其它品种,并且因为有较强的政策底支撑,很容易成为资金炒作的目标,后期利多炒作题材依然丰富。首先,美国中西部地区后期天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国内东北地区春季也出现了罕见的强降雪天气,新作大豆播种和生长存在较大变数;其次,虽然国家临储大豆政策已经到期,但出于保护东北大豆生产考虑,不排除国家会出台新托市政策的可能性;再次,由于我国经济向好势头日益明显,增加美国大豆进口的可能性存在,美豆销售进度加快、库存偏紧等都可能成为现实。此外,南美地区诸如豆农惜售、运输困难、农民罢工等也为市场提供了不少炒作题材。
但是对于大豆期价的上涨空间,投资者不宜过分乐观,毕竟决定商品价格的根本性因素还在市场供求。最新消息称,巴西2009/2010年度大豆收割已经完成97%,巴西2009/2010年度大豆产量预期将达6720万吨,再超市场预期。阿根廷大豆收割工作完成了63.5%,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预计大豆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5480万吨,高于上周预测的5450万吨。
美国方面,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种植意向报告,预计2010年美豆种植面积将再创历史新高,达7809.8万英亩,高于2009年的7750万英亩。如果后期没有重大天气灾害出现,美豆供应压力较重。总之,对2010/2011年度全球大豆市场供需状况而言,基本面明显利空,大豆期价在上涨过后会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因为通货膨胀、题材炒作并不能为农产品价格提供持久支撑。
CBOT市场美豆指数目前在1000美分/蒲式耳处遭受重压,料后市仍需时日调整,重新整固站稳1000美分后有望冲击1050美分的高位,潜在上涨空间约5%。连豆主力1101合约则在4000元/吨下方振荡整理,预计蓄势之后将挑战前高4106元/吨,上方高位看到4200元/吨,潜在上涨空间同为5%左右。
整体而言,如果没有通胀因素或者特别出乎意外的炒作题材出现,大豆期价将会在3700—4000元/吨一带宽幅振荡,但通胀可能将使得期价重心抬高至4200元/吨甚至是4500元/吨一带。从中长线角度考虑,4000元/吨以下的每一次大幅调整,都是多头建仓的良好时机;站稳4000元/吨以后,在4000—4200元/吨区间内应考虑以低吸高抛式的滚动操作为主;4300元/吨以上,泡沫就相当严重了。
一周热点
- 2021-03-22美国玉米现货市场述评:中国连续四天大笔买入,玉米价格上涨
- 2021-03-22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
- 2021-03-22巴西马托格罗索州大豆质量低于平均水平
- 2021-03-22交易所:截至3月17日,阿根廷玉米收获完成5.9%
- 2021-03-22中国连续四天大笔买入美国玉米,累计买入387.6万吨
- 2021-03-22USDA参赞:2021/22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预计为1亿吨
- 2021-03-22今年头两个月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数量同比剧减80%
- 2021-03-22全球饲粮市场一周要闻:中国连续四天大手笔采购美国供应
- 2021-03-22南美大豆市场一周聚焦:雷亚尔汇率上涨,大豆价格连续第二周下跌
- 2021-03-22全球油籽市场一周要闻:原油市场暴跌,油籽市场涨跌互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