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感受篇
高物价和较普遍的乙醇汽油
在整个考察行程中,对于巴西,分析师们最为直观的感受有两点:一是当地的高物价;二是乙醇汽油的大量使用。
高物价
巴西的高物价有其历史原因。1997年之后,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和俄罗斯危机的冲击,巴西经济发展受阻。1999年年初,巴西金融市场剧烈动荡,政府被迫放弃1994年以来实行的固定汇率制,本币——雷亚尔大幅贬值,经济遭受重创。其后,受国内电力危机、“大选”和阿根廷经济危机的影响,金融市场波动频繁,加之国际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巴西经济增长速度较为缓慢,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均有所上升。
巴西总统卢拉上台(2002年10月)后,采取稳健的经济政策,金融形势逐步趋于稳定,外资流入也不断加大,生产恢复增长,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经济开始实现强劲复苏。2009年,巴西股市的表现令人瞩目。彭博的数据显示,巴西股市Bovespa指数过去一年来暴涨60%。从去年3月中旬到去年年底,Bovespa指数一度上涨接近一倍,是全球股市中表现最好的。目前,巴西的利率保持在8.75%的历史最低水平。
对于巴西的高物价,在这里简单举几个例子。在巴西,355毫升(ml)的可口可乐价值为3.5雷亚尔,折合人民币14元左右,基本上是中国价格的4倍还多;出租车起步价为5雷亚尔,折合人民币20元左右,也远远高于中国。巴西当地居民普通工资水平在2000雷亚尔/月左右,公务员工资水平则在1万雷亚尔/月左右。
高利率、高物价和货币坚挺,这些是巴西、澳大利亚等主要商品出口国的经济特点。巴西的雷亚尔2009年至今已经对美元升值30%左右。相比较当地的物价而言,巴西出口的初级原材料价格确实较低。
因此,我们看到巴西一方面在延伸产业链,努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考察农业合作社时就发现,虽然2009年巴西大豆、玉米均出现减产,但其饲料产量却逆市上扬;另一方面,在千方百计地提高初级原材料的出口价格,包括近期炒得沸沸扬扬的铁矿石出口价格。如果从巴西国内的物价基础考虑,巴西出口企业争取更好的价格、更大的利益再自然不过了。
普遍使用的乙醇汽油
在巴西街头,随处可见加油站大大的牌子上面分别标明了汽油和乙醇汽油的价格,两者一般相差0.6—0.9雷亚尔/升。巴西生物能源利用由来已久,其在生物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清洁能源,生物能源有效弥补了巴西传统能源的不足。
1975年,巴西启动乙醇燃料发展计划,政府通过补贴、设置配额、统购乙醇燃料、调整价格及行政干预等手段,鼓励民众使用乙醇燃料,并帮助企业从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获取贷款。巴西政府还要求在人口超过1500人的城镇中,加油站必须安装乙醇加油泵。当然,在巴西汽油中添加乙醇燃料的比例也以法律形式确定。在政府的扶持下,巴西石油公司、圣保罗州蔗糖技术中心等机构一直在开展致力于提高乙醇生产效率的项目,包括研究各种甘蔗的基因及萃取技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乙醇燃料应用在巴西达到一个高峰,当时巴西每年生产的80万辆汽车中,3/4以上装用的是乙醇燃料发动机。
其后,石油价格波动十分剧烈,乙醇燃料的经济性一度受到质疑,但自2002年以来,随着石油价格的逐步走高,乙醇燃料的发展获得了最好时机。2003年,大众汽车(巴西)公司推出首款“灵活燃料”(可同时使用乙醇燃料和汽油)汽车,大获成功。此后,包括通用和福特在内的其他汽车生产商也如法炮制。政策方面,巴西政府规定购买“灵活燃料”汽车可以减税,以充抵“灵活燃料”汽车因安装用于识别乙醇和汽油配比装置而增加的成本。目前,巴西国内销售的新车一半以上是“灵活燃料”汽车。
在可制乙醇燃料的农产品中,巴西与美国和中国不同,目前主要使用蔗糖制造乙醇。这一方面是因为巴西生产蔗糖,更主要的是蔗糖是转化生物能源效率最高的农产品。但是,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以来,随着全球糖价的不断走高,蔗糖乙醇价格也在不断攀升,目前已从原来只有汽油价格的一半上升到2/3甚至更高水平。再加上乙醇汽油在动力方面逊于汽油,进入2010年,很多巴西人已开始重新使用汽油作为主要燃料。由此可见,与人争粮,争经济作物制造乙醇的做法不是长久之计,也许只有利用原本废弃的纤维素制造乙醇才是真正的发展趋势。
期货考察篇
巴西期货市场特色鲜明
巴西交易所
交易所总体情况
巴西交易所是由原巴西证券交易所和巴西期货交易所合并而成。下图是2007年以来巴西交易所的大事记。两大交易所最终合并是在2009年正式完成。
合并之后,巴西交易所成为了世界排名第十二位的资本集资市场 (2010年1月),世界排名第六位的IPO市场(2010年1月),世界排名第三位的期权市场(2010年1月)。除合并重组外,巴西交易所也迈出了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与CME交叉持股各10%。通过这种战略合作,二者形成了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可以产品共同开发,全球性地下单指令转接,并利用GLOBEX分布在四大洲80多个国家超过10万个终端实现全球化交易。
巴西交易所也十分欢迎外国投资者参与进来。巴西监管当局对外国投资者有健全的监管模式,同时给予外国投资者友善的环境,其中包括:自由分配投资组合;不需要资本储备金;交易免交资本收益税;固定交易结算和DMA及GLOBEX的保证金分配过程,以及可以将纽约的存款作为该交易所农畜衍生产品的保证金。在这种开放心态的影响下,外国投资者在巴西交易所进行交易特别是进行期货期权交易的比例逐年提升。
独具特色的农产品期货
2006年,当时的巴西期货交易所曾经造访大连,提出了构建农产品市场新的“ABCD”(阿根廷、巴西、中国、大连)构想,令人印象深刻。在此次考察中了解到,虽然巴西交易所的农产品期货成交量和持仓量与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不在一个级别上,但其在农产品期货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努力,值得我们学习。虽然与大豆相比,玉米在巴西农产品市场中的重要性稍逊一筹,但玉米期货在巴西交易所占据了农产品持仓量29.1%的份额,远高于大豆期货的4.6%。究其原因,玉米期货采取的创新性的现金交割模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巴西交易所玉米期货现金结算的现货标的采用的是巴西圣保罗大学研究机构编制的ESALQ指数价格的最后3个交易日的平均价格。该指数涵盖了巴西玉米主产地区的现货价格。下图是巴西交易所玉米1003合约与ESALQ玉米指数的走势对照图,可以看到,随着交割月的临近,两者之间明显收敛并基本重叠,期货市场发现价格的功能得以实现。
除玉米期货外,巴西交易所成交量较大的期货品种——活牛期货也是采取现金结算模式。其实,这是巴西交易所主动求变之举。由于巴西多数农产品期货品种都是主要的出口商品,其面临的套保卖盘压力沉重,而国外进口商的套保买盘不会在巴西交易所进场操作,而是通过CME实现套保,这就造成了巴西各农产品期货品种上的买卖力量不均衡,从而使市场难以活跃,比如目前巴西交易所大豆期货的情况。而在玉米期货、活牛期货采取现金结算方式之后,由于不用担心沉重的实盘交割压力,投机资金踊跃进入,期货品种最终活跃了起来。而另一方面,ESALQ指数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又保证了玉米期货最终的理性回归。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巴西交易所的这一创新,可以给中国的农产品期货市场有所启迪。
特色鲜明的期货公司
考虑到时间因素,分析师们在巴西仅仅走访了3家期货公司。不过,这3家期货公司各有特色,非常具有代表性,分别是传统的农产品期货经纪公司(FUTURA)、业务全面的期货公司(LINK公司)和由证券业务扩展到期货业务的经纪公司(GRADUAL),与目前国内期货经纪行业的格局和特点相得益彰。
FUTURA作为独立的期货经纪商,27年专注于农产品期货的优势得到体现,在巴西国内15个地方设有办事处,多年来农产品期货交易量排在巴西国内的前三位。该公司董事长——JOAQUIM是巴西大豆、玉米现货领域的权威人士,同时还拥有一家现货公司。他希望在巴西国际化的背景下,能与更多的中国公司合作,帮助中国现货贸易企业在巴西交易所尝试大豆期转现业务。这种专注于农产品、期现结合的特点,与目前国内在农产品市场具有传统优势地位的中谷期货等公司十分相似。
LINK公司是不折不扣的行业“老大”,从2002年开始,一直占据巴西交易所农产品期货交易量的第一位,证券交易量的前10位(排在第7位,前6位都是大型银行)。LINK公司发迹于农产品,公司的4位创始人中有两位是农业工程师。正是凭借在农产品现货领域积累的丰富资源和专业知识,成立于1998年的LINK公司异军突起,短短4年就超越了同行,凭借强大的研发、技术创新一直领跑于行业。发轫于农产品期货的LINK公司,除圣保罗外,在巴西国内27个地方设有营业网点,现有员工249人(其中近60人因工作出色成为公司合伙人);拥有一支51人的农产品研究团队,均进行独立分析(涵盖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等领域),还将一些农产品研究课题外包给专业研究机构。信息研究方面,LINK公司建立了强大的数据库,包括基差升贴水历史数据。除了强大的研发支持公司快速发展外,LINK公司还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其IT技术一直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提前于交易所进行电子化交易准备。在交易所实行电子化后,占据DMA市场龙头(达到80%)的LINK公司积极倡导程序化交易(其客户月均交易量的30%由程序化贡献)。该公司与目前国内的永安期货、中国国际期货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在GRADUAL公司的参观交流中,让分析师们最感兴趣的是该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该公司农产品期货交易量一直位居巴西前3位,在大豆、咖啡等期货品种上的交易量占公司全部交易量的20%左右。GRANDUAL公司有30位农产品期货分析师,其中有3位担任公司的高管,他们大多数人都分布在巴西中西部大豆主产区(比如巴拉纳州和MT州)。在营销方面,除了开发农产品相关企业进行套期保值外(GRANDUAL拥有250家大型企业客户),一般投资者甚至更小的农户都是该公司的服务对象,其全部客户资产25亿雷亚尔(折合14亿美元),其中资产管理业务规模约占25%,大概在3.5亿美元左右。该公司的期货经纪业务与资产管理业务是分立经营的,不允许资产管理影响到公司的期货经纪业务。该公司由证券业务逐步涉足到期货业务的特点,与目前国内券商系期货公司较为相似。
走访的巴西3家期货公司给分析师们感受最深的有两点,这恰恰也是中国期货公司当下和未来需要着力发展的两个关键点。首先是研究立本。3家期货公司对他们的研究工作非常重视,交流中不断提及他们遍及产区的研究人员。他们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从事搞商品期货研究一定要贴近市场、贴近产地、贴近行情。其次是资产管理业务。在这方面,从证券市场转战而来的GRADUAL公司做的最好,其利润很大一部分也来源于此。结合目前中国国内市场的情况,证券市场的资产管理业务有序进行,期货市场的资产管理业务还在期盼着“准生证”,但无论如何,这一业务必将成为中国期货市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将使中国国内期货公司的分化进一步加剧。
现货考察篇
产业扶持和发展模式值得借鉴
对巴西大豆产业的考察是分析师们此次巴西之行的“重头戏”。从农场(BOM FUTURO GROUP)到农业合作社(LAR),再到农业和畜牧业联合体(FAMATO),乃至大豆加工和贸易龙头——路易达孚巴西分公司,分析师们对巴西大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实地调研。巴西广阔的地域,使这些主体或者企业涉足的农产品产量、加工量和贸易量都十分惊人,但在实地调研中,让分析师们感兴趣的并非这种自然禀赋所造就的庞大数字,而是这些主体的运作特点,有以下三点令人印象深刻。
FAMATO模式值得学习和借鉴
在此次考察活动中,分析师们与巴西MT州的农业和畜牧业联合体(FAMATO)交流时间最长(3个小时)。该组织的运作模式和对巴西农业第一大州——MT州的农业发展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吸引分析师们的主要原因。
MT州农业和畜牧业联合体(FAMATO)这个名称,已经显示出了他们强大的实力。FAMATO是一个官助、民办的农业综合体,下辖大豆协会、玉米协会、活牛协会等,运作经费一部分来自会员所缴纳的费用,另一部分来自MT州政府从当地税收中拿出的拨款。这种官助、民办的形式组织,比完全官办机构的机制和效率高,较单纯的民办机构又多了一份保障。作为MT州最主要的农业综合体,该组织也确实是推动MT州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无论从农产品种植,还是从种子、科技、人员培训等方面,都发挥了强大作用。即使在农产品市场研究方面,该组织强大的数据整理和加工能力,也绝对可以说是整个巴西名列前茅的。据了解,目前中国国内还没有这种能够全面推动当地农业发展的强力机构。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也许将黑龙江大豆协会、中国大豆网、湖南水稻杂交研究中心等联合起来,才能实现FAMATO现在在MT州所起到的作用。因此,要想增强中国大豆产业的竞争力,FAMATO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政府一直在为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努力
巴西是以初级农产品出口为主的国家,但该国在发展农产品下游产业(主要是养殖业),逐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努力上一直没有放弃。在分析师们参观巴西第二大豆生产州——巴拉纳州的LAR农业合作社时了解到,由于出现少见的干旱天气,该合作社的大豆和玉米产量在2009年都出现了下降,但饲料产量继续上升,生猪和活鸡养殖成为该合作社下一步的重点发展领域。世界最大的私营大豆种植商——BOM FUTURO GROUP农场,其着力发展的是养鱼业。
跨国粮商的地位难以撼动
在对巴西大豆产业调研的过程中,有一个现象,无论是农场、农业合作社还是农业研究机构,都对中国强大的购买力非常感兴趣,他们咨询的问题也十分相似:为什么中国进口商不直接从他们手中购买大豆,而是通过“ABCD”。“ABCD”,即四大跨国粮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在巴西,我们还看到了巴西公路两旁林立的写有邦吉字样的大豆玉米仓库,路易达孚先进的视频会议系统和全球研发架构,以及当地农民只有20%的贷款能够从银行获得,60%以上的融资需要通过与“ABCD”的易货贸易获得。从这一点上看,“ABCD”甚至扮演了类似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角色。因此,客观来看,“ABCD”是南美大豆市场的主宰者,但这种主宰并非强加于人,而是通过对整个大豆产业链的渗透,从资金、仓储、技术,以及雇员的本土化上最终实现目的,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分析师们在巴西还遇到了中纺粮油巴西分公司的负责人。据他介绍,作为中国国内第三大豆压榨集团,其每年在巴西采购的大豆数量超过200万吨,但目前在巴西的雇员不到10人,且没有巴西本地人。要想真正与“ABCD”抗衡,中国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市场预测篇
巴西大豆丰收毋庸置疑
为期一周多时间的调研和考察,使分析师们明确了巴西大豆丰收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这一结论不仅仅来自几个考察对象的数据,也来自于分析师们在考察过程中的亲眼所见,但丰收压力的体现方式和时间仍有变数,其中还存在着雷亚尔坚挺导致农民惜售的问题,甚至还有南美港口拥堵发货延误等因素。因此,短期内大豆市场价格呈现弱势振荡的可能性较大。
相对于短期的价格走势,考察过程中获得的一些关乎大豆、玉米产业未来发展的信息,可以帮助分析师们对大豆、玉米价格的中长期趋势进行研判,这里面包括大豆的增产潜力,玉米的增产潜力,早熟品种的优势和风险等。
首先是大豆的增产潜力问题。目前,巴西适宜种植大豆的土地面积仍然不小,但由于涉及到亚马逊热带雨林的保护问题,实际上巴西大豆种植面积增加潜力在30%左右,加上单产提高10%这一未来几年可以实现的目标,巴西大豆的增产潜力最大应在50%左右。
其次,目前在两季作物种植中,大豆、玉米播种面积转化率为30%,随着新技术的使用,潜在转化率可以达到50%。如果50%的转化率得以实现,单以MT州850万吨的玉米产量计算,潜在增产潜力就达560万吨。而从整个巴西看,增产潜力将在3000万吨左右。因此,从中长期看,如果玉米价格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巴西玉米增产潜力仍然是相当大的,而且这里还没有考虑到大豆种植面积再增加的因素。
再次是早熟大豆的种植问题。它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提前收割、提前销售;二是可以使第二季的玉米或者棉花的农药播撒量降低。当然,最大的风险是每年1月份出现的大量降雨,果真如此,将会使大豆单产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