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强内弱格局确立
本周三,借助美国2009/2010年度旧作大豆库存吃紧预期及投机性买盘等因素提振,CBOT大豆期货主力合约成功跃升至1000美分上方,达到1 月中旬以来的最高价位。而从技术图形上看,大豆期价仍然处于上升阶段。
国内进口大豆供应依然充裕,低成本继续制约国产豆价上行动能。由此来看,短期大豆市场外强内弱的格局俨然已经确立。从当前国内市场走势来看,在新的政策消息出现前,国产大豆并未表现出积极的跟盘意愿。
市场过分依赖政策
进入4月下旬,市场仍在考虑国产大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将会何去何从,因为暂时还没有任何迹象显示政策面将会继续向大豆价格提供支撑。而恰在此时,国内市场对收储政策的依赖程度也显露无疑。
目前,东北主产区大豆市场国储收购仍是中坚力量,其收购积极性堪称活跃,但除此之外,粮商及油厂的购销意愿仍然不高,继续拖累整体市场的购销气氛。
即将失去支撑屏障
从各地农户反映的情况来看,国储质量要求仍然严格,而当前多数农户手中存粮水分超标,令其销售困难。这为当地下游中间商提供了贸易机会,但作为以国储收购为依托的购销行为,一旦政策应时结束,将有许多粮商重新面临销售压力。
据了解,当前东北铁路运输状况紧张,车皮难请现象十分普遍,加上南方销区市场终端需求仍未启动,致使粮商出货阻力较大。对于“后国储时期”的市场来说,无疑少了一道支撑屏障,这也是目前场内交易者最为担心的问题。
进口豆销售不理想
据海关总署公布的3月进口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进口大豆400.87万吨,环比增加35.93%。其中,从美国进口353.93万吨。 1~3月累计进口大豆1103.29万吨。
同时,上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表示,中国6月份料将进口500万吨大豆,5月份预计进口大豆500万~550万吨。5月和6月的大豆进口量将远高于4月的400万~430万吨,7月份进口量或将回落至400万吨。
据了解,目前国内港口大豆库存仍然接近500万吨,市场反映的情况显示,近一段时间国内进口大豆销售情况并不理想,需方采购积极性不高。而沿海地区油厂受豆粕需求低迷牵制,压榨利润开始走低,购买意愿明显谨慎。
到港成本继续走低
有消息称,部分油厂并未将到港大豆运回加工而是直接就地销售,尽管这部分大豆将面临亏损,但相对于长期压榨将要面对的更大风险,以及后市到港成本继续走低,厂方更倾向于直接承担亏损以尽快回笼资金观望远期,这也说明油厂对后市国内进口大豆的压力仍然较为忌惮。
根据前期美盘期价推算,5、6月份国内进口大豆到港成本将在3500元/吨左右甚至更低,这无疑是短期内抑制国产大豆价格上涨空间的又一关键因素。
收储政策是把“双刃剑”
综合分析,尽管外部市场强势复苏,但仍无法在短期内迅速改变国内市场的总体供求格局,特别是当前环境下政策及进口可能双双向市场施压,将进一步促进供需矛盾的激化。
当然,目前还不能完全确定国储收购政策是否真能应声而止,这也为近期市场画上了一个问号。不过,曾有业内专家将国家收储政策比喻成对大豆市场的一把 “双刃剑”,意在指出收储政策作为一种调控市场的手段,很大程度上具有双向效果。
但实际上还有另一层含义,即:一旦长时间过于依赖政策的庇护,将使市场丧失自身的调节能力,反倒会迷失方向。而对于当前的国内市场来说,不知道若国储政策延续还是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