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透过我国发布的宏观数据可以看到,我国的经济增长形势好于预期,2010 年的宏观经济实现“开门红”。1季度实际GDP增速从2009年4季度的年同比10.7%加快至11.9%,而3月份的CPI增速从2月份的年同比2.7%趋缓至2.4%。
1季度80577亿的GDP,消费贡献率最大,投资的贡献率已屈居第二,昭示着消费在启动,内需在增长。
数据显示,央行前期信贷调控措施初见成效,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107亿人民币左右,同比减少73%。,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的政策紧缩的预期。但一季度贷款新增2.6万亿,占全年7.5万亿的 35%;尽管3月份CPI同比上涨 2.4%,较2月份回落,但PPI指数等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物价上涨的压力必然会向最终产品转移,通胀压力不可小觑,政策面的公开市场操作或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手段后续或仍将延续,市场对于2季度末可能进入加息周期的预期越发强烈。
豆市集体迁仓远月,增仓放量下驱动行情走强
大豆9月合约持仓继续迁至1月、5月合约,此番过程远月合约持仓、价格都有显著的放大效应,也就是增仓幅度远超过9月合约减仓幅度。1月合约周内增仓8,040手,周涨幅1.62%;5月合约周内增仓45,920手,周涨幅1.80%。
值得注意的是,现货月合约(a1005)周内跌幅近百点,跌幅2.49%,价值快速回归现货,a1009主力合约受累严重,减仓29,606手,周内仅微涨0.26%,形成典型的“远强近弱”局面。
迁仓进程不停,价格攀升难止,但近月不有效配合,远月上涨风险将不断积聚;预计远月合约形态看好下或仍将延续,但高位风险凸显。
周内领涨豆市的豆粕,为“搬迁大户”,主力合约百万持仓风采不在,远月增仓势头迅猛,相伴而生的期价涨势为最。强弱转换,油脂平稳移仓进行中,演绎高位震荡。
油粕政策扶持,豆市有行业政策意图
去年11月份开始的新豆收储政策,一直以来都在对国内大豆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今年的4月末,大豆收储大限将至,此时间窗口临近之时,关乎其下游品种利益的新政却频繁推出。
“进口豆油”收紧:4月1号开始,来自阿根廷豆油进口许可证的发放工作将由原来各地省级商务机关统一收归商务部,同时中国质检部门要求确保所有进口大豆毛油货船的溶剂残留水平不得超过100ppm,如果超标,进口豆油货船将不准在港口卸载。
“生猪收储”启动:4月3日,发改委宣布国家将启动冻肉收储政策力保猪肉市场的稳定,从而将刺激猪肉价格回升,增加对豆粕的需求。14日,商务部公开竞价收储中央储备冻猪肉,“蓄水池”欲稳定生猪及猪肉价格。
一周的情况来看,油粕间表现粕强油弱的格局,豆粕9月合约周涨幅1.94%,而豆油周涨幅从1.97%将至本周的-0.44%,涨势暂歇;油粕涨势的轮动性,一方面是相关政策利好推出的时间差异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资金迁移驱动行情的配合,显示出豆市运动方向的政策依赖性。
利好政策的出台,说明政府对大豆行业的扶持意图,这将有利于大豆的价格稳定回升,而即将到来的种植及生长季节充满的不确定因素,市场敢于增添豆市风险的升水。
春天来得太犹豫,关注“倒春寒”
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3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这种“前春暖,后春寒”的天气,会对作物造成危害。“倒春寒”发生时,可使正处于返青或拔节生长阶段的冬小麦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可使已经播种尚未出土的棉花、水稻等农作物出现烂种,已经出土的幼苗大量被冻死。
冬季以来的北极冷空气的主体发生大范围向南扩散,冷空气不断从主体分裂出来一股一股地影响我国偏北和偏东地区,冷空气的延续影响使得今春不安。哈尔滨遭遇50年来最大降雪,西安“四月飞雪”被评估为特大气象灾害;广州录得有气象记录以来4月中旬的最低气温。
这一系列的气候异像,都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有气象专家称,去年6月的厄尔尼诺现象已经减弱,但它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由于海水温度升高,大气能量增加,空气交汇剧烈,大气环流变化整体不正常,全球范围内的灾害天气随之增多。
大豆主产区的黑龙江省,其中南地区大豆适宜播种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其北部5月中、下旬播种。下旬将至,大豆即将进入新的种植期,种植期宜作面积、种植热情以及种植天气的极大不确定性,为豆市提供价格升水。
未来三天,黑龙江大部将有小到中雪(雨)或雨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