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豆油资讯 » 正文

中国阿根廷豆油贸易战:进口收紧信号之辩

  作者: 来源: 日期:2010-04-07  
     在国产大豆遭遇进口冲击濒临危机的状况下,一则关于限制进口豆油的消息引起了业界巨大的关注。

    “我们已经明确表态,不会再从阿根廷进口豆油了。”4月6日,一家知名油脂贸易商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

    他们的“表态”源于3月31日由商务部下属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召集的一场会议。在这场有中外资十余家油脂企业参与,名为“2010年豆油进口企业会议”上,商务部和国家质检总局的相关人士表示,从4月1日起,来自阿根廷豆油进口许可证的发放工作由原来各地省级商务机关统一收归商务部,同时中国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进口自阿根廷的豆油进行检验检疫。

    数据显示,阿根廷是全球大豆第三大出口国,也是中国最大的豆油供应商。去年中国进口了239万吨豆油,其中184万吨来自阿根廷,比例达到77%。

    “出台这样的措施,既有贸易方面的原因,也有保护国内大豆的考虑,应该是一种试探性政策。”《中华油脂网》主编郭清保评价说。

    中阿豆油战

    在会议上,参会企业从质检总局获知,未来所有进口大豆毛油货船的溶剂残留水平不得超过100ppm,如果超标,进口豆油货船将不准在港口卸载。

    “这个标准很高,基本不会有多少进口豆油达到这个标准。”前述贸易商表示,这意味着,来自阿根廷的很多豆油将无法进入到国内市场。

    他告诉记者,政府加强对阿根廷进口豆油的限制,主要是针对阿根廷近期一系列不合理贸易政策所采取的一种应对措施。

    2008年底以来,阿根廷政府对中国进口产品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据阿国家统计局公布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和阿根廷的双边贸易额为88.29亿美元,与2008年相比下降了35.8%。

    而今年以来,阿根廷对我国采取的各类贸易救济措施已经多达十余起。就在3月29日,阿根廷工业和旅游部刚刚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厨房用灶具点火器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这项临时反倾销措施的有效期为四个月。

    选择豆油作为反击工具也让阿根廷尝到了苦头。据悉,阿根廷去年出口豆油的44%都是销往中国,价值达到14亿美元。据外电报道,在会议之后,有阿根廷方面的卖家表示,已经收到部分企业要求推迟或取消订单的通知。因此,在中国政府传达出这方面的信号之后,阿根廷主要大豆生产企业和豆类企业协会就开始纷纷要求政府与我国相关机构坐下来协商。

    自卫战信号

    豆油进口限制令之所以引起关注还不仅仅限于贸易层面,尤其在目前国产大豆以及国产食用油日益受到进口和外资包围的今天。

    “这应该是想要释放出一种信号——目前国内大豆库存居高不下,政府也想从各方面施以援手。”郭清保说。

    从2008年开始,政府连续在大豆主产区进行大豆的托市收购。仅从2008年10月到2009年6月,国家分批次一共临时收储了750万吨大豆。然后,这750万吨大豆,除了拍卖的不到10万吨,以及去年下半年定向销售的195万吨外,其余仍在库中。

    而从去年年底开始,新一轮的大豆收储工作又开始启动,尽管此次收储有126家企业参与,但国家大豆的库存也面临再次增加。而且,从今年2月下旬传出消息称,主产区黑龙江的大豆加工企业已经基本停工,这为大豆原料的消耗雪上加霜。

    与此同时,另一个背景也让对进口豆油的限制更加鼓舞人心。有消息称,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油脂油料产业规划(2009-2020)》已上报国务院,并有望在上半年颁布。而该规划核心在于确保中国在2020年实现60%食用油自给,同时还要淘汰2000万吨落后产能。

    去年年底,我国政府已经加强了对于澳大利亚、加拿大黑脚病油菜籽的进口限制。统计数据显示,自2009年11月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关于进口油菜籽实施紧急检疫措施的公告》以来,从加拿大进口的油菜籽数量出现明显减少,2009年全年从加拿大进口的油菜籽超过300万吨,而2010年从前几个月的进口数量来看,远远低于2009年每月的平均量。

    郭清保也表示,尽管出台油菜籽进口限制的考虑主要是黑脚病,但是出台时机也比较敏感。因为此前黑脚病油菜籽进口一直存在,而且即使在我国长江流域,也有黑脚病油菜籽的存在。

    据了解,目前中国进口油菜籽90%来自加拿大。

    效用之辩

    在豆油之后,下一个限制进口的是否就会是大豆呢?事实上,进口原料大豆的数量远远超过豆油,对于进口大豆的限制,也将决定大豆乃至食用油保卫战能够取得多大的成绩。

    相关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大豆进口量一直持上升态势。2008年,进口大豆为3744万吨,2009年,这一数字达4255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同比增13.7%。

    “大豆进口应该是绝对不敢去控制的。”郭清保认为,目前国内对于大豆的需求量就在4000万吨左右,然后,国产大豆的产量每年仅为1000多万吨。一旦限制进口,难以满足国内自身对于大豆的需求。

    他同时表示,对于豆油的限制也应该是临时性措施,会慢慢取消。此前,对于油菜籽进口的限制也出现了松动的状况。

    加拿大第二大农作物加工商,李察信国际有限公司(James Richardson International)总裁Curt Vossen在最近就表示,由于油菜籽及菜籽粕需求的日益增长,中国可能放松对加拿大油菜籽的进口限制,但具体时间不清楚。

    而前述豆油贸易商则告诉记者,尽管企业不会去进口阿根廷豆油,减少了进口的主要来源,但是企业仍可以从其他国家如巴西等国进口豆油。

    在这种状况下,业内人士的普遍看法是,60%食用油自给的目标主要应当靠发展其他油料产品来实现,如米糠油、花生油、玉米油、茶油等。

    事实上,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已经首次将花生良种补贴纳入国家粮食补贴范围,表明了国家进一步开拓食用油消费市场源头,扩展国内食用油消费市场格局的希望。

    但在郭清保看来,目前我国食用油自给率仅仅只有30%左右,而小品种油在食用油中的比例不超过15%。由于耕地面积限制,依靠这些品种油料拉动食用油自给率到60%非常困难。“50%可能达到,到60%就不可思议了。”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