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黑龙江大豆种植边缘化的思考和建议

  作者: 来源: 日期:2010-03-25  
     从3月15开始国家最大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备春耕生产已经全面展开。据来自黑龙江省农委的消息,今年全省种植业结构基本确定,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格局是“三增一减”即:玉米意向种植面积7500万亩,增加200万亩;水稻意向种植面积4360万亩,增加400万亩;小麦意向种植面积500万亩,增加30万亩;大豆意向种植面积6500万亩,减少560万亩,减幅7.9%,而2009年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比2008年减少4%。黑龙江玉米、水稻、小麦三大粮食作物种植都在逐年增加,唯独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减少。黑龙江大豆怎么了?难道黑龙江大豆多了吗!国人不需要国产大豆吗?答案是否定的。从2003年开始黑龙江大豆种植在逐年减少,大豆产量由近1000万吨逐年下降到去年的600万吨。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大豆产量逐年下降,有着更深刻的背景及原因。但就黑龙江的情况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黑龙江种植大豆与种植其它粮食作物相比较经济效益逐年下降,导致豆农及家庭农场种植大豆积极性锐减。从黑龙江省调查总队得到的数据:2008——2009年度,黑龙江省农户种植水稻每亩效益438.19元;种植玉米每亩效益304.11元;而种植大豆每亩效益仅为166.87元,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收益也都要比大豆好得多。所以从2004年开始黑龙江豆农及家庭农场在可能的条件产生了尽量少种大豆或不种大豆的倾向逐年蔓延。出此之外,黑龙江大豆市场价格与国际大豆市场行情联动,大豆行情时高时低谁也摸不准,而加工企业有利就收购,无利就关门,在没有市场保障和平衡的情况下,豆农少种大豆或不种大豆的确少了很多烦心的事。

    二是从豆农民种植生产到企业加工、流通环节没有建立和形成有效的利益约束和平衡机制,都为各自的利益单打独斗,无序竞争,相互掣肘,加之进口大豆及外资企业的快速扩张,黑龙江大豆更是每况愈下。以黑龙江本土中小大豆加工企业为例,从2003年开始黑龙江本土大豆加工企业就没有过上好日子,大豆价格时涨时落,大豆供给时多时少,多数中小加工企业苦于度命。目前进口大豆到港价格每吨约3300元——3400元左右,而国产大豆规定的最低保护价是每吨3740元。虽然部分大豆加工企业能享受每吨160元的补贴,但仍然弥补不了价差。企业每加工一吨大豆,就要亏损180元-200元。目前黑龙江省70多家规模以上的大豆加工企业绝大多数已经停产,并已全部停止收购大豆。截止3月20日黑龙江豆农及家庭农场手中至少还有近100万吨大豆等待出手。

    三是农业产业政策制定存在偏颇。由于多年来黑龙江种植大豆经济效益较低,豆农及家庭农场种植意愿下降,种植大豆就意味着减少其它主要粮食品种的种植面积,而当且保住和增加水稻、玉米、小麦等主粮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粮食总产量对黑龙江而言更具有现实意义。2010年黑龙江要确保粮食总产量登上900亿斤新台阶、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在确保粮食增产方面,主要是调结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适区适种的原则。增玉米、扩稻麦、压大豆,调整粮食种植结构,也自然成了不二的选择。今年黑龙江种植结构的指导原则是,支持东部水源丰富地区扩大水田种植面积,发展优质水稻生产;在黑龙江北部三、四积温区推行大豆—玉米—大豆、小麦—玉米—大豆轮作,扩大玉米种植面积。从今年黑龙江省种植结构调整可以看出,持续压缩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已经成为客观的实际。

    四、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锐减的后果。首先,黑龙江大豆播种面积持续减少,承受直接损失和痛苦的是黑龙江800万豆农及家庭农场。由于黑龙江大豆主产区多集中在北部高纬度地区,大豆播种面积的减少势必影响这部分地区豆农的切身经济利益,部分豆农将放弃大豆种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同时转种其它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转变过程中黑龙江种植大豆的优势将进一步耗尽和尚失。其二是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的再次下降,随之大豆总产量将明显减少,本土大豆加工企业的原料来源进一步紧张,国产大豆市场份额进一步丢失,国内大豆产业的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其三是在国产大豆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有国产大豆种植面积的稳定及上升,国产大豆产量得到保证或增加,国产大豆的产业链才有持续存在的空间和可能,才能有较多的市场回旋余地和喘息之机。然而,在黑龙江大豆种植增减的问题上,农业产业政策制定者则更倾向于国产大豆的持续减少。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的持续减少,表现出国人对国产大豆信心缺失和无奈的心态。其四是黑龙江大豆总产量占国内大豆总产的三分之一强,黑龙江大豆面积的再次减少,意味着国内大豆总产量将进一步下降,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话语权将进一步削弱,国产大豆从种植、生产到加工销售,整个产业链面临较大幅度的萎缩、颓废。

    面对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再次减少,国产大豆危机的加剧,有识之士认为,长期以来,中国面临粮食供给不足的困扰,虽然大豆划归粮食作物,但种植大豆并没有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大宗粮食作物那样的重视程度和优惠政策。因此,国产大豆生产中的许多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国家扶持及振兴大豆产业的相关政策及措施多有缺失或尚不到位。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大豆市场全面放开,进口大豆蜂拥而入,以低廉的价格占领国内市场,加之国外资本的渗透,国产大豆的优势早已荡然无存。为遏制黑龙江大豆种植持续下滑,日益边缘化的局面。有识之士建议把国产大豆作为国家农业战略资源考虑,对大豆种植以重点扶持。现阶段,国家要继续提高大豆的补贴标准和扩大补贴范围。由目前的补贴部分种植面积扩大到全部补贴,并将补贴方式由补供种企业改为直补农户。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和巴西等大豆主产国就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大豆进行补贴,相比之下,我国大豆补贴标准低、范围小,大豆保护体系不健全,阻碍了国产大豆的生存力及国际竞争力。同时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在国际及国家食物安全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政府应该在认真贯彻促进大豆加工企业健康发展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非转基因大豆收储、加工的审批制度,加强外资企业进入国产大豆收储运营领域的监管,限制外资进入国内大豆主产区的上下游领域,打破跨国粮商对国内大豆产业的渗透及垄断。

    针对2010年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一些有识人士还提出,大力扶持国内大豆加工和流通企业的发展作为重要产业来抓,要依靠科技创新延伸国产大豆深加工产业链,增强国产大豆加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于此同时目前国产大豆流通环节落后也是影响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建议国家出台优惠政策,调整国产大豆加工企业的税收政策;加快国内大豆加工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利用仓储、加工等优势收购消化国产大豆,建立商业周转库存,享受国储收购的各项政策。在此基础上还要大幅度增加大豆公共基础设施、产业基础设施、科研推广基础设施、产加销一体化的建设和投入。要从保护民族产业、保障豆农利益,维护农产品加工企业利益出发,完善贸易政策,建立国家大豆品种资源保护区和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发挥非转基因在食品安全、食品加工方面的优势和作用。我们思考黑龙江大豆的种植及未来,更思考黑龙江800万豆农的利益及生存空间,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豆农一盘散沙,企业孤军奋战”的状况已经成为影响大豆主产区发展的突出障碍。所以新型大豆经济合作机制的建立及市场化运作模式的形成已经刻不容缓。黑龙江是农业为主业的省份,大豆种植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及优势,百万豆农积累了较高的耕作水平及经验。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以大豆为生,以大豆为荣,以大豆为继,时至今日我们进入一个全新发展的时期,但无论怎样都没有任何理由和代价让金灿灿的大豆消失在黑色的土地上。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